如何教育多動的兒童,培養孩子幽默感,幫助孩子更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多動的兒童如何教育:
多動和多動症是有區別的。
多動是指一種過量的、無法自控的活動。
多動兒童常表現為精力分散、多動、注意集中時間短。
一個多動的兒童不能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動作的節奏。
而多動症是大腦神經的紊亂,可以由兒科醫生來治療。
過度的緊張可以引發或增強孩子的多動症。
一、兒童多動會引發哪些問題:
1、由於受到同齡人的排斥,他會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他的過分緊張,過剩的能量不但會惹惱成年人,而且也會使同齡朋友離開自己。
他很快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很快就會失去自尊。
2、在校期間他很可能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
他的注意時間非常短,很難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課,這樣他就會影響和干擾他人,甚至會給別的孩子帶來傷害。
二、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專門研究多動兒童的美國醫生杜博為父母提供14條有用建議:
1.堅持執行始終如一的規章和紀律。
2.保持自己的聲音平靜緩慢。
孩子做了錯事,生氣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預料到孩子可能會出麻煩,並做好準備;在麻煩到來時,努力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
4.對任何積極的行為給予承認,作出反應,哪怕是很小的行為;如果你不帶成見,有意尋找孩子身上好的東西,你會找到一些的。
5.避免經常使用表示否定態度的語言,如「不許」、「停止」、「不」。
6.把孩子的壞毛病同孩子本身區分開來。
比如,可以和孩子說:「我喜歡你,但我不喜歡你不聽話。
」
7.給孩子制定一個非常清楚的作息表。
規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電視和就寢的時間表。
要遵守時間安排,但當孩子出現不遵守時間的現象時,也要靈活處理。
過一段時間後,你的作息安排將成為孩子自己的習慣。
8.當你教他新東西時,要有耐心,解釋要簡短、清楚,要常常重複你的要求。
9.爭取在房間內為孩子留出一塊自己的空間,避免用鮮艷強烈的色調裝飾,保持房間儉樸整潔。
把書桌擺放在空空的牆下,使它遠離干擾,這有利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
把玩具存放在帶蓋的盒子裡。
一次只給他一件玩具。
如果孩子在畫畫或在讀書,你要關上收音機或電視。
多重的刺激會使他不能精神專注。
11.給孩子一定的責任,這在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交給他的任務應該是他力所能及的。
他一旦完成了任務,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給予承認和表揚。
12.每次只允許一個朋友來家玩。
你應該負責監管他們的活動。
13.切忌可憐、嘲諷或過分地放縱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嚇倒。
他最終是會學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師一起交流對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如何培養孩子幽默感:
何謂幽默感?
同一父母所生的兒女,為什麼有的小孩比較「愛笑」?有的小孩則喜歡「皺眉頭」?「笑眯眯」、「愛笑」的小孩,誰不喜歡?誰不樂意與「笑口常開」的小孩親近呢?
專家解釋,所謂的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
有這種言行舉止的人,我們稱為具有幽默感的人。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
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較容易獲得友誼。
美國是一個崇尚幽默的民族。
美國人不僅把幽默看作一種可愛的性格,而且視其為可貴的品質。
因此在許多美國父母看來,培養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根據美國專家從事的專題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人的幽默感大約3成是天生的,其餘7成則須靠後天培養。
因而在兒童教育專家的倡導下,許多父母甚至在嬰兒剛出世6周便開始對其進行獨特的「早期幽默感訓練」。
實際,不少較聰明的嬰兒這時確已萌發「幽默意識」。
研究發現,幽默感從出生後第一個月便開始了,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會呵呵地笑個不停;而1歲左右的孩子,會因為玩「藏貓貓」而狂笑不已。
孩子幽默感的發展與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1. 語言認知能力:孩子的認知與語言能力發展到某個程度後,「幽默感」即形成。
當他聽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時,經過判斷後,就會發出哈哈的笑聲。
孩子的幽默感與成人的幽默感是不同的。
2. 父母的關懷:在3歲前得到父母疼愛與照顧的幼兒,會表現出比較好的幽默感。
因此,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應多給予孩子愛與關懷。
3. 愉快的學習氣氛: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若總是處於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會使孩子體驗到快樂,並促使他以快樂的心情來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有利於幽默感的形成。
美國家庭中不同年齡段的幽默感教育
1周歲左右的孩子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已十分敏感。
在其學步摔倒時,美國的父母們大多是沖他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
幽默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他往往會被大人扮的鬼臉逗得破涕為笑。
不僅如此,父母還鼓勵孩子們模仿做鬼臉,做得愈怪異愈能得到讚賞。
2周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性中發現幽默。
如,大人把襪子「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
在美國,若孩子這時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父母不僅不對孩子橫加指責,相反跟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展到能認識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
當爸爸故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錶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
美國的父母往往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從模仿中體味幽默的快樂。
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過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
當美國人發現自己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時,不僅不阻攔,自己還可能客串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
5-6歲時,對語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
這時,美國父母會利用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及繞口令等的學習,增強孩子的幽默感。
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
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
有些笑話雖不夠高雅,但大人們一般不去粗暴地批評乃至責備。
他們認為,此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氣的男孩,往往會通過笑話或惡作劇來「平衡」或「調節」自己的心態。
儘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理應包容。
原因很簡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此時若大人能正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粗俗,什麼是幽默,才是明智之舉。
8歲以後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
美國的父母常常傾聽孩子們講述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並發出會心的歡笑,對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
此外,大人們還常常引導孩子們編幽默故事,改編電影、電視劇的情節或加添令人捧腹的結局。
當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時,學校會常常組辦有關「幽默故事」寫作或講述的比賽。
對於這類能起到增強孩子幽默感的活動,父母們大多予以無保留的支持。
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人與生俱來就有幽默感的因子,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勵並加以培養,讓孩子成為一個幽默的人不是一件難事。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可供父母參考:
營造氣氛: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若懂得在一旁營造氣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撫他,「怎麼了,媽媽的小寶貝,為什麼哭得跟小花貓一樣?有什麼事媽媽可以幫你的忙嗎?」溫柔、幽默的表達方式,有助於孩子忘記哭泣,破涕為笑。
如何找到快樂。
因此,當孩子說出一些好笑的笑話和語言,或是表現出一些有趣的動作時,別忘了給他一些掌聲和鼓勵,建立他的自信心。
讓自己和孩子輕鬆一下
除此之外,專家也提醒父母,在引導孩子具有幽默感特質時,應注意一些事項:
1. 幽默感的語言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
2. 幽默感的語言要注意人際間的禮貌。
3. 幽默感的動作以不涉及危險動作為原則。
4. 與孩子說笑話或表演滑稽的動作時,要考慮孩子的年紀。
因為大人認為好笑的語言或動作,孩子不見得有同感。
但孩子認為好笑的語言或動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雖然從大人的角度來看也不見得好笑)。
5. 孩子最快樂的莫過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即使孩子不能完成,大人也不可操之過急,應耐心地等待、引導,並適時給予協助。
總之,充滿幽默感的語言和事物能讓孩子的眼睛亮起來,無形中也刺激了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當你對孩子說:「再不收拾玩具,以後就不給你買玩具了。
」其實不妨加一點「幽默調味料」,如「玩具們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們要哭了。
」讓自己和孩子在有目的語言和氣氛中輕鬆一下。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
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對其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係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幽默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活、聰明,能較輕鬆地完成學業,甚至擁有一個樂天、愉悅的人生。
如何幫助孩子更自信: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
做為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信。
真誠讚揚
鼓勵、讚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但須注意得當、得法。
過度地或過於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讚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讚揚的。
最好是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給予及時的、準確的反應,比如對他說:「我看到你已經學會分數的加減了」,「你的那首詩確實寫得不錯」。
這比籠統地說「好極了」,效果會好得多。
激發自主意識
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面臨的問題,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潛力。
有三個不到4歲的小孩搶著一輛小自行車,誰也騎不成。
旁邊的家長讓他們想想看,有什麼辦法讓大家都能騎到。
一個小孩想了想說,我們一人騎一會兒,輪流騎。
大家採納了他的建議。
這種採納使他非常高興,深受鼓勵。
與人交往中成長
讓孩子感到自己有用。
除了採納孩子的建議外,還可引導孩子做引起對家庭、對別人有益的事,即使只是讓孩子種種花草,買買東西。
讓孩子多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並積極貢獻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與他人之間的相互友誼、需要和依存。
積極面對挑戰
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結果,又是重要成因。
完成某項任務、學會某項技能、取得某種成績,都屬此例。
這裡要注意的是,在激勵孩子做某種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時,不要只是誘之以物質。
最好把他們作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榮譽心來激發他們。
這樣才能保持激勵的持久和深入。
比如讓4歲的孩子自己穿褲子,不要說:「你現在自己穿上,下午就給你買雪糕。
」而只需說:「我想你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穿上它了。
」
在這樣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會感到自己確實已長大了,就會在此後每天的努力中鞏固這種感覺,從而自信心大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更應該向孩子學習幽默感
兒子跟女兒在客廳里玩耍,兒子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看報紙,女兒在旁邊大聲的指指點點,數落著弟弟的不是。母親從廚房跑出來說:小莉,你難道不能學你弟弟一樣坐在那裡安靜看書嗎?小莉說:媽,我們在扮家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