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家長為孩子做過的「蠢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顧孩子長大的過程,家長們有沒有為孩子做過很多追悔莫及的「蠢事」——
延續父輩的教育方式,認為說不通的時候就得使用點「暴力」;
學習了各種先進的教育觀念,但只是流於形式,不懂原理;
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顧就行,反正還小不懂事;
我們以前受過的苦,絕對不能讓孩子再受,有什麼要求一定全力滿足……
於是,我們看到即便到了21世紀,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一批可憐孩子。
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犯錯,事事追求完美,因為一旦犯錯就將面臨父母的責罵;
他們從每天期盼著父母陪伴自己的時光,直到對父母不抱有任何期待;
他們被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甚至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一些隱藏多年的問題也逐漸顯露了出來,有的孩子膽小脆弱、不敢表達自我,有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冷淡,零交流,有的孩子長成了「巨嬰」,離開父母便會不知所措。
1
動手打孩子,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童年陰影
果果爸爸陪著孩子玩了一整天,晚上陪著孩子寫作業時,發現果果每次遇到不會的題目時,都會坐立不安,哭著喊著非讓爸爸離開。
爸爸被女兒的反應弄得摸不著頭腦,經過耐心的說服誘導,果果終於道出了緣由,原來是怕爸爸說她。
「你怕爸爸打你是嗎?」爸爸接著問,果果點了點頭趴在桌子上哭了。
爸爸趕忙輕拍女兒的肩膀安慰道:「果果,對不起,是爸爸做得不對,爸爸保證不再做這樣的蠢事了!」
把女兒安慰好後,爸爸陷入了回憶。
是的,去年果果因為在老師講課時亂走動,被老師留下批評,結果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沒有控制好情緒,動手打了女兒,打的還挺重的。
爸爸原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孩子嘛,也就忘記了。
但現在看來,這件事已經在她稚嫩的心靈上留下了陰影。
爸爸非常懊悔自己當年的魯莽草率,並決心一定要幫女兒把這個心結打開。
一天晚上,爸爸正準備記錄每天的成長心得,這時果果坐過來問:「爸爸寫快樂營的作業呢?」爸爸認真地回答:「是的,果果,爸爸把上次打你的事也寫進去了,快樂營的老師和群里的家長全都知道了。
」
果果一聽特著急,紅著臉問道:「你寫這個幹嗎呀?這多不好呀。
」爸爸裝作很痛苦的樣子說:「果果,爸爸之所以說出來,是因為爸爸知道錯了,並且非常後悔,非常想得到你的原諒。
老師說了,如果我不好好改正錯誤,得不到果果的原諒,就給我打不及格。
」
果果聽完後站了起來,有點勉強地說:「爸爸我原諒你了。
」
爸爸又趕緊說道:「果果,爸爸知道你心裡還很難受,爸爸只希望你給我一次改正的機會,等你什麼時候覺得心裡不難受了再告訴爸爸,爸爸依然會很高興的,好嗎?」
果果聽後紅著臉說道:「爸爸我真的原諒你了,那天是我做的不好,上課的時候不應該亂走動,讓爸爸媽媽生氣了。
不過爸爸以後不要再打人了。
」
爸爸馬上表態:「爸爸永遠不會這麼做了,以後請你監督我提醒我,好嗎?」果果滿意地點了點頭。
孩子犯了錯誤,如果家長覺得說不通,只能說明家長本身的執教能力有限,而不能因此遷怒於孩子,更不能選擇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
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衍生為不可挽回的童年陰影。
值得慶幸的是,爸爸對以往錯誤的教育方法做出了及時的補救和努力。
2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使不得
軒軒爸爸自從上完家庭教育的課程後,意識到教育孩子時要多鼓勵、多肯定,本以為自己已經提高了許多,但是孩子的一句話,爸爸才意識到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
軒軒有一天吃晚飯時說:「我真不樂意回家。
」
全家人都愣住了,連忙問他為什麼。
軒軒回答說有三種原因。
第一,昨天自己把帽子弄丟了,爺爺訓斥了他,讓他感覺很委屈;第二,在家做訓練時,沒有人幫他拍照片上傳到群里,家人都忽略他;第三,爸爸和別人偷著打電話,傾訴自己的學習問題,屬於「負向應激」,影響到他的狀態了。
老人的教育方式姑且不論,但後面的兩種情況估計大多數父母都做過。
知道要鼓勵孩子,但大多數流於形式,沒有落到實處;表面上表揚,背地裡卻和朋友訴苦,導致孩子開始質疑父母對自己的肯定。
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裝得很淡定,有情緒就憋著,從不當著孩子的面表達出來,但殊不知自己的表情已經暴露了全部真相;有的家長當著孩子誇獎,轉身就向別人訴苦;還有的家長習慣於事事表揚,但是過於敷衍的表揚方式,大多毫無用處。
想要鼓勵孩子,一定要發自肺腑,要落到實處,要走心。
別以為孩子還小,父母的情緒他們都能感受的到。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教育方式,不僅逃不過孩子的「火眼金睛」,還有可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哦。
3
別把孩子的「幸福指數」愛沒了
在有的家長眼裡,總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不放心孩子自己在家,不能讓孩子自己去上學,有時甚至連穿衣服這樣的小事都恨不得替孩子代勞。
像是進廚房做家務,那簡直是無法想像,「危險指數」十顆星。
瞳瞳爸爸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平日裡把瞳瞳保護的「無孔不入」,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還經常因為類似的事情與媽媽產生爭執。
一天,媽媽決定帶著瞳瞳去廚房做飯,爸爸皺著眉頭說:「你現在讓孩子待在廚房裡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她不僅什麼都做不好,還會給你添亂。
」
沒想到,瞳瞳竟然向爸爸發起了「挑戰」,說自己一定能做好,不僅幫媽媽洗菜、剝蒜,還主動請纓打雞蛋,幹得不亦樂乎。
爸爸見狀只能無奈地接受,並私下和媽媽說,等孩子睡覺後再去洗碗,不要讓她再接觸這些事情。
但是瞳瞳最近很喜歡做家務,吃完飯便提出,今天的碗全都由她來洗。
爸爸拗不過,於是趁瞳瞳去廁所的時間把碗洗了。
瞳瞳回來後情緒瞬間爆發:「你怎麼可以把我的碗都洗啦,我討厭你!」
媽媽趕緊說:「瞳瞳現在長大了,幫媽媽洗碗洗得特別乾淨,但是媽媽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交給瞳瞳,那就是擦桌子,想把桌子徹底擦乾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我相信瞳瞳一定能做好!」瞳瞳聽後一下就釋然了,開心地接過抹布說:「好吧,我一定能擦乾淨!」於是認真地去擦飯桌了。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會產生一些疑惑:為什麼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喜歡做家務呢,難道做家務對於他們來說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去嘗試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做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時,他們將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而家長一味地呵護孩子,反而讓他們少了很多體驗成就感的機會。
有成就感的人生是幸福快樂的,成就感少了,幸福指數就低了,這樣說來,我們愛著愛著,竟然把孩子的幸福指數給愛沒了。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能夠從很小的事情上發現自己的價值,尋找到快樂。
人最欣慰的莫過於自己的成果被肯定,自己的價值被認可。
在感受那份喜悅的同時,不斷超越自我,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相信身邊的很多家長也做過類似的「蠢事」,把自以為是的愛和關心,變成了打罵、訓斥、剝奪,並不顧一切統統塞給孩子。
雖然大多數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在無意中傷到了孩子,甚至始終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有時間,不妨陪孩子一起做做家務吧。
下次想鼓勵孩子時,多看看孩子最近有哪些新變化,試著用心去誇獎一次。
如果有機會,及時彌補一下以往的過失,讓我們的時光不留遺憾。
你的孩子原本可以更好,你也是,對嗎?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這四種性格不改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
一個決定孩子一生的成長階段!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大,七歲至老。」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到七歲左右可以預測他一生的狀況 「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在其7歲之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