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因為孩子脾氣暴躁,使小性子而煩惱,甚至有想打孩子的衝動,很多爸爸逗看不了孩子。

你是不是也為此煩惱?下面請跟著我來學習如何應對孩子脾氣暴躁,使小性子。

2歲、7歲、青春期前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大,你知道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嬰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

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彆扭就揮起小拳頭。

正式因為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儘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如何應對寶寶的小牛脾氣    

面對寶寶的小牛脾氣,首先要儘量理解他們,然後再了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1、家長自我反省。

家長應該思考一下是否是家庭教育中的某些不正確方式,如打罵、放任、溺愛等原因,要調整認識,搞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作為家長不能因為孩子脾氣暴躁而打罵他們, 要給予朋友式的幫助、關心和安慰。

可用幽默的言語,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2、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

父母要在孩子情緒惡化之前就幫他一把。

實際上,在孩子情緒開始惡化時已經沒有理智可言,這時父母不恰當的管教常常變成了火上澆油。

3、幫助孩子應對困難。

原則是:不能接受的行為要堅決制止,但制止不宜過多,要謹慎選擇;可以放孩子一馬的地方要寬容一些,這可以改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提高適應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4、幫助孩子學會自製。

告訴他自製的方法很多,如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反覆默念「不要發火」。

又如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迅速離開現場,去干別的事情,或乾脆去找別的人談談心,散散步。

這樣,「氣」頭過後,再返回現場,發脾氣的外部條件已經不復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風,就可進行有效的克制了。

如何教育

一、移情教育。

所謂的移情教育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做好典範作用,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比如讓寶寶體驗小朋友拿到最小蘋果時的心情。

移情教育能讓寶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友好,更謙讓。

  

二、陽性強化法

陽性強化法認為在一種行為之後馬上給予獎賞強化,這種行為就會增強。

當孩子關心別人做出謙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認同寶寶的表現。

採取多讚揚的方法,讓他體驗其中的快樂。

  

三、消退法。

消退法是對某些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達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脾氣暴躁時,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以便找出寶寶叛逆舉動的原因,儘早消除。

對寶寶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提出批評,並可以採取措施,教育寶寶學會如何處理矛盾的方法。

四、冷處理

當寶寶首次出現無理行為時,爸爸媽媽就不應妥協,更不要一出現問題就用買玩具或買吃的東西來買「和平」。

寶寶從無知到有知,到完全認識,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保持一種明理是非的態度去教育,讓寶寶逐漸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須由家長來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由自己決定,哪些事情可以和家長共同協商決定。

  當寶寶無理取鬧時,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法。

適當強制性地讓他休息片刻、換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給予一個輕柔的暗示、暫時的冷落,可能會產生效果。

久而久之,寶寶就知道發脾氣的方法沒有效果了,就會停止用該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之後在爸爸媽媽的耐心教導下,再慢慢地學會自我控制情緒。

如何飲食?

研究證明,兒童情緒不穩與飲食有一定關係,一些兒童脾氣暴躁可能禍在飲食。

具體原因是:

1.飲食中含鈣量少 鈣有抑制腦神經興奮的作用,腦神經有充足的鈣容易保持情緒穩定,缺鈣則會情緒不安,易激怒、周身無力。

2.飲食糖分過量 食甜點、飲料,會使體內血糖升高,為了降低血糖,胰臟必須分泌大量胰島素,引起副腎素分泌過剩,從而引起煩躁、發怒、情緒不穩。

3.B族維生素缺乏 糖分攝入過多,要變成熱量,必須消耗B族維生素。

如果飲食B族維生素缺乏,就會造成精神亢奮,情緒失控。

4.維生素C缺乏 精神經常緊張要消耗維生素C,飲食中如維生素C不足,腦神經機能就會降低,也會造成情緒不穩。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收穫,關注我可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