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解決育兒分歧的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因為工作關係,許多寶寶在半歲前就不得不離開媽媽溫暖的懷抱,繼而由爺爺奶奶撫育照料。

兩代人由於生長背景、思想觀念、文化知識等差異,在育兒過程中難免產生分歧,孩子是應該照書養還是按經驗帶?即將擦槍走火的婆媳關係如何平復?

其實爸爸是一個家庭中最強力的滅火器和雙面膠!怎麼用好?千萬要看下邊的說明書!

家人互相抱怨時不傳話,有分歧聽醫生說

媽媽說:80、90後喜歡帶孩子與朋友聚餐、出行遊玩,讓孩子從小融入社交圈子,有利於情商提升。

奶奶說:外邊的飯菜高鹽高糖、添加劑多、有傳染病,不衛生,還是應該在家裡吃。

婆婆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爭執不下、孰是孰非難以評判?爸爸這時候向著任何一方都會被另一方誤解,兩頭傳話安慰只會矛盾升級。

所以下次打預防針、體檢的時候,寶爸不妨帶奶奶和媽媽一起去聽聽醫生的意見,兒科專家對於嬰幼兒哺餵及早期智力開發具有專業的、權威的話語權,不帶有偏頗的感情色彩,因而聽醫生指導可以巧妙地讓兩個女人對彼此的不滿消弭於無形,又不會將自己置於天平的任何一方,引發家庭重心失衡。

分別與家人進行單獨交流,借爸爸之口說出真相

媽媽說:小孩子運動量大、不怕冷,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

奶奶說:寶寶體溫調節差,不抗凍,要多穿一件。

媽媽說:母乳餵養應該堅持24個月以上。

奶奶說:6個月以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應該給孩子喝奶粉。

媽媽說:紙尿褲方便、衛生,洗曬尿布耗時費力。

奶奶說:紙尿褲悶熱不透氣還費錢,尿布與把尿結合最合適。

這種由於知識不對等,老年人有明顯誤區而產生的分歧,寶爸應主動承擔「壞人」的角色,搜集新聞、專家論證給老人看,面對自己兒子的建議,奶奶們更容易接受。

建議:不要當著寶媽的面指責老人,跟老人交流一定要私下單獨溝通,語氣平和,就事論事,讓他們了解科學育兒知識的同時,維護老人的自尊心,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老人會更加配合。

與家人一起參加親子課程學習,了解孩子的性格、身心發育階段,才能達成一致的育兒方法

媽媽說:孩子必須有規矩,錯了就應該接受懲罰。

奶奶說: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會了,別哭壞了嗓子!

媽媽說:寶寶應該自己吃飯,可以鍛鍊他手眼的協調性和培養自理能力!

奶奶說:這麼小哪會自己吃,弄得滿身滿地都髒兮兮的!

規矩與自由、愛與放手並不矛盾,爸爸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與媽媽、奶奶一起熟悉和了解寶寶生長發育的指標,體會孩子真正的需求,摸索出寶寶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和原因,作為中立一方客觀地作出判斷。

通過系統的學習,慢慢地實踐,全家人就能統一教育方式和態度。

爸爸多陪伴孩子,讓其他家人有休息緩衝的時間

很多時候,媽媽和奶奶的育兒分歧並不是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問題,只是撫育孩子的過程太辛苦了,你一句我一句的抱怨,情緒的釋放無端引燃了戰火。

建議爸爸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多陪伴孩子、儘量分擔家務,會增進親子感情、改善夫妻的關係,減少家庭中不必要的衝突。

學會傾聽,在孩子面前維護媽媽和奶奶雙方的威信

寶爸應學會積極的傾聽雙方的建議,真誠詢問她們的擔心、顧慮,接納她們的情緒。

把所有的可選方式都放到桌面上來談,權衡一下各種的利弊。

制定出一套雙方都能接受並同意執行的方式,先試用幾天,如果不滿意再試著調整或者採取新的方法。

我們承認育兒過程中一定存在不一致的聲音,有分歧不等於有矛盾,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認任何一方的教育方式與愛的能力。

爸爸的脊樑是家庭和諧的支點

父母與妻兒不是割裂的勢均力敵,他們是男人成功的基石,力量的源泉。

天平的兩端,需要爸爸積極敏銳地找准支點,用堅實有力的脊樑穩穩托起。

孩子的哭泣、妻子的抱怨、老人的辛勞也許只需要爸爸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

參與,而不是袖手旁觀,相信爸爸會給家庭嶄新的凝聚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婆媳育兒分歧之把尿VS紙尿褲

這些天,氣溫驟升,今兒最高溫已然達到32攝氏度了。早上起來,給叢叢穿上了夏天最薄的很背心小短褲,當然,依然給穿上了尿布濕。8點鐘, 婆婆下來了,一看寶寶,「哎,還穿尿布濕啊,這天多熱,這麼嫩的小...

到底要不要老人看孩子?

老人看孩子或許是中國的國情吧,我也不能免俗。作為一位職場女性,自從有了二寶後,需要老人幫忙看二寶,我們就是三代同屋了。於是各種育兒問題接踵而至。下面說說我們家育兒的一些事。首先,在看孩子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