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父親「缺位」子女教育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2月22日,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

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放在親子關係的首位。

此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對象為中小學生父母,共發放問卷一萬餘份,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市93個市縣。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而有近半數父親「缺位」。

針對「輔導孩子學習」「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等14項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爸媽共同承擔」的情形占到40.6%,「媽媽為主」的40.3%,「爸爸為主」的11.6%。

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不容置疑

以男寶寶為例,當他們成長到三四歲,通過對外界的覺察與互動,漸漸形成了「我是男孩」的模糊意識。

如何幫助他建立起對男性的正確認知,逐步形成男性應當具備的意志品質,成長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男子漢呢?父親,作為兒子成長中接觸最多的男性形象,自然就成了他最直接的參照與最信賴的嚮導。

現在很多爸爸專注於工作,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努力向上、不懈打拚的男人形象。

但是作為爸爸,對家庭和孩子似乎欠缺一些陪伴。

拼業績、拼職稱、求發展,無可厚非。

問題就在於這多是職場人的追求,而非一個合格父親的全部含義,儘管其中不乏為家庭積累財富的偉大初衷。

父親留給孩子最寶貴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智慧面對人生的能力。

對於孩子的教育,一世的金錢也比不上一時的陪伴。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

爸爸帶大的孩子確實有一定優勢。

國內知名育兒專家、育兒作家林怡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都說母愛溫柔如水,父愛敦實如山,爸爸和媽媽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媽媽心思細膩,對孩子的關注常常局限在孩子的日常護理和人身安全上,而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眼中是英雄般驍勇善戰的野性力量。

不像媽媽帶孩子那樣怕摔了、碰了,動不動就大驚小怪地「不敢這樣」,「不能那樣」,挫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爸爸帶孩子則比較「粗糙」,他們會帶孩子參加爬山、衝浪、跑步等戶外運動。

對於孩子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滿身泥土、滿臉汗水的「髒亂差」狀態都不以為意。

這樣的孩子喜歡把目光投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探索欲、求知慾和學習能力也更強,潛能開發得也更充分,更能從小培養孩子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很多媽媽們會擔心男性過於「原生態」的帶孩子方式會真的傷害到孩子。

高級育嬰師苗輝在長期一線教學和一對一個體指導中發現,只要講清注意事項,並沒有發生過因為爸爸的粗心大意造成孩子受傷的事情。

孩子跟爸爸玩耍時反而更加放得開,因為爸爸托舉、擁抱孩子時的力度、身體的氣味以及跟孩子說話時候的語氣充滿著男性的力量,能給弱小的嬰兒一種踏實的安全感。

如果過度地保護反而會削弱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使得孩子長大後習慣依賴於父母。

爸爸和媽媽的思維方式和教育著眼點也不同。

爸爸看問題一般比較深遠,掌握的各類信息更豐富,思路更開闊。

平時也喜歡跟孩子聊些政治、時事、軍事、人生價值等宏觀話題。

媽媽的思維方式相對來說比較關注細節,喜歡就事論事,帶大的孩子相對缺乏運籌帷幄的大局觀。

「聰明不一定僅僅指智商,還包括性格、價值觀、人生態度和情商,爸爸的參與能讓孩子在這方面學到更多。

」苗輝建議爸爸們即使工作再繁忙,也應該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跟孩子玩耍,尤其是家裡有女嬰的爸爸更要如此。

在孩子的嬰兒期爸爸就開始多給孩子一些有力度的擁抱,多跟孩子交流,帶孩子玩耍。

多參與孩子的早期訓練和親子課程,這樣能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更開朗、更熱情,也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當然,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母親的臂膀雖不及父親堅實,卻更溫柔、更體貼,給孩子一種家的歸屬感。

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愛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