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媽媽分享育兒常識:讀懂寶寶的9種需求性啼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些父母認為,嬰兒一哭千萬不要馬上就抱起來,那樣「愛哭」的行為就會受到鼓勵,嬰兒就會變得嬌氣、任性,所以哭就讓他哭吧,等他哭累了自然就安靜了。
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父母如果不能及時對嬰兒的啼哭做出回應,嬰兒的情感需求就得不到滿足。
嬰兒的哭鬧是一種本能反應,是與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對內外環境刺激的反應與要求的特殊語言。
嬰兒通過這種方式來向身邊的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撫。
除了寶寶的生理性啼哭之外,寶寶的每一種啼哭都在向父母傳達著他的需求,也都特別需要獲得父母的回應。
如果做父母的能夠讀懂孩子的哭鬧、姿勢和平常的行為,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一定會變得更加親密。
身為父母應該用觀察的心態去傾聽寶寶的哭聲,然後判斷出寶寶有哪種需求,並針對寶寶的需求來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這樣才能更好地照料寶寶。
當寶寶的需求獲得滿足時,他就會停止哭泣了。
寶寶飢餓時的啼哭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3周里,在大部分情況下,健康新生兒的哭是由於感到飢餓,大部分新手媽媽聽到寶寶哭聲的第一反應也是趕緊餵奶。
寶寶只要含上乳頭或奶嘴,就會立刻安靜下來,開始認真吮吸,並表現出急不可待的樣子。
餓哭的典型「聲音效果」是低音調,有節奏,並且重複著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聲,然後有個停頓,再短哭一聲,再停頓,就像在說「餓—餓—」一樣。
直到被媽媽抱起來餵奶,寶寶的哭聲才會停止。
如果此時寶寶同時張開嘴向四周尋覓,一旦有人抱他,馬上就撲到懷裡,直奔主題,這也可以幫助判斷寶寶是否是因飢餓而哭。
當判斷出寶寶餓了時,父母就要馬上抱起寶寶,同時還要用語言安慰他:「哦,寶寶餓了,我們馬上開飯啊。
」建議父母在餵奶的同時,還要對寶寶說「寶寶真棒,吃得真好」之類讚揚的話,眼睛不時望著寶寶,投去讚許的眼神,並輕輕撫摸寶寶的臉頰,這樣寶寶就能吃得安心、愉快,從而也有助於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寶寶一邊哭一邊吃,那樣會容易嗆奶。
另外,一般來說,小寶寶可能2~3個小時就餓了,可有些人總喜歡固定3個或4個小時才給寶寶奶喝,以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這種方式會導致寶寶飢餓難耐,不是哭個不停,就是有了奶後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於喝入太多空氣,這樣會造成寶寶肚子痛,導致再哭一次。
那麼,應該幾個小時餵一次奶好呢?這要依據寶寶的個性、氣質來決定。
對於每次喝奶總是又快又急的寶寶,可以在餵完奶後幫他拍背排氣以免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
寶寶要喝水時的啼哭
當寶寶不只哭聲中帶有不耐煩的情緒,還做出了與餓相似的動作,並且還不停地舔嘴唇時,這就表明他現在口渴了。
這時你就需要餵他一些水喝。
水分是組成人體重量的主要部分,寶寶的年齡越小,體內所含的水分比例就越高。
一般來講,正常足月嬰兒體內的水分占75%左右,早產兒體內的水分占80%左右,成人體內的水分占60%左右。
所以如何給寶寶餵水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許有的媽媽會認為,吃母乳的寶寶不需要喝水。
雖然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是如果在天氣炎熱的夏天裡,母乳中的水分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會因為經常出汗而導致唇乾。
因此,當寶寶出現上面的行為時,就要為他補充額外的水分,那樣他就會停止哭泣。
如果寶寶不喝水,那潤一潤寶寶的嘴唇也是好的。
如果是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那麼就應該在兩頓奶之間給寶寶餵一次水。
需要注意的是,餵水的次數和數量要靈活,要根據天氣和寶寶自身的狀況來決定。
另外,寶寶口渴時,只要餵他一些溫的白開水就行了。
很多父母用各種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飲料來代替白開水給寶寶解渴,這樣做是不妥當的。
因為飲料裡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下去之後不會像白開水那樣很快就被吸收,而是會長時間地滯留在胃裡,進而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
所以,對於寶寶來說,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料。
寶寶要換尿布時的啼哭
寶寶尿濕是很正常的事,當寶寶躺在髒的尿布上時,小屁股就會不舒服。
這時,他就會發出不是很大的哭聲,節奏也比急需喝奶時發出的哭聲緩慢得多,而且還常伴有軀體轉動不安。
當你發現寶寶的這種行為時,就要及時給寶寶更換乾爽的尿片,以防寶寶的小屁股變得紅腫。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寶寶換尿片的時候,千萬不要指責他的哭鬧行為,反而應該說一些「寶寶真聰明,會告訴媽媽尿尿了,很快就換好了」等表揚的話。
這種語言是對寶寶哭泣的安撫,而指責只會讓寶寶覺得委屈。
倘若不回應寶寶的哭聲,總是不及時給他更換尿片,不僅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更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難以修正的創傷。
寶寶需要父母擁抱時的啼哭
寶寶沒有出生之前,在媽媽的子宮裡生活了9個多月,媽媽的子宮是那樣溫暖,被羊水包圍著,身體有依託的感覺,能讓寶寶有安全感。
可是,當寶寶呱呱墜地時,身體突然暴露在無依無靠的空間中,周圍的環境也從媽媽的子宮變成了陌生的世界,一種破碎崩塌的感覺強烈地襲擊了寶寶脆弱的心靈,讓其產生恐懼不安的感覺。
所以,他會很懷念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會藉由哭泣來期待爸爸媽媽給予擁抱或呵護,這是一種撒嬌的表現。
當哭得熱鬧的寶寶剛被抱起來時就停止了哭泣,那就說明他或許需要皮膚與皮膚的接觸。
有些媽媽擔心這樣會慣壞寶寶,其實,在寶寶生下後3個月以內,這種顧慮完全沒有必要。
他只不過是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聽到熟悉的心跳聲,聞到媽媽的味道,這很正常。
所以,新手父母們應該多抱抱小寶寶。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新手父母的是,即使比較纏人的寶寶,也會在要求被抱的次數和頻率上有所改變。
也許上次他哭是想被抱,而下次卻是想讓你放下他。
很多嬰兒哭是因為他想改變現狀,等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後,看看他是否能安靜下來,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說明你做對了。
寶寶想要睡覺時的啼哭
累了就睡是嬰兒大多數時間的本能反應,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撫,他們很快就能睡著。
新生兒一整天需要16個小時左右的睡眠,如果寶寶累了,眼皮就會顯得很重,並且會打哈欠,揉眼睛。
如果你沒有發現他的這些暗示,還是一味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就不妙了,寶寶為此大發脾氣也是在所難免的。
因為疲勞而發出的哭聲很難讓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覺,因為這種哭聲一般很強烈,而且像花腔一樣還帶著顫抖和跳躍。
此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趕快讓周圍安靜下來,把寶寶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讓他儘快入睡。
寶寶越疲勞,就越不容易安靜下來,抗議的哭聲也就越強烈。
所以,照顧寶寶時,要全神貫注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他想睡覺的信號,就別再逗他玩了,否則只能好心辦錯事。
寶寶因太熱或太冷而不舒服時的啼哭
新生兒喜歡身體暖暖的感覺,這和他們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一樣舒服。
可是在炎熱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季節的交替變化,就會影響室內的溫度。
室內過熱或者過冷,都會讓寶寶感到焦躁或者不舒服而啼哭。
當寶寶感覺冷了時,發出的哭聲會不太響,比較低沉但有節奏,而且也不怎麼轉動身體,小手、小腳摸上去也有些涼。
這時,你就要給寶寶加被子、衣物,或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那樣寶寶就不會再哭泣了。
當寶寶感覺熱了時,哭聲就會很大,並且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上還有很多汗。
這時,你就要給他減少被子、衣物,或把他放在涼爽的地方,他就會馬上安靜下來了。
寶寶需要陪伴時的啼哭
為什麼有的寶寶可以很長時間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不哭不鬧,而有的寶寶卻幾乎離不開人?那些比較警覺的寶寶有更強烈的與人交往的意願。
即使只有6周大,寶寶也會有感到無聊的時候。
他會用低聲的啜泣來告訴你,他需要看見你,或者需要換個環境。
這時,如果你輕輕地哼唱他熟悉的歌曲或是讓床頭弔掛的玩具轉起來,就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甚至有時你只要把他抱到另一個地方躺著,他也能高興起來,因為他能看到不同的「風景」了。
環境刺激太強時寶寶的啼哭
如果寶寶的哭聲裡帶著煩躁不安的情緒,你該看看是不是周圍環境裡的刺激太強了,比如強烈的燈光、嘈雜的聲音、突然的移動,或者只是你在抱他的時候搖動的幅度太大了。
如果是這樣,先儘可能地讓周圍的環境平靜下來,把燈光調暗,讓屋子裡的聲音降低,減小手臂的擺動幅度等。
先讓他躺在床上發泄一會兒,然後看看能否把他哄開心。
那些比較敏感的寶寶會傾向於有規律的生活,嘗試建立一個日常作息時間表,努力使每天餵奶、洗澡、散步、睡覺的時間固定下來,這可以讓他們更安心。
寶寶感到疼痛時的啼哭
一般情況下,寶寶劇烈而大聲地哭喊,是因為其身體感到疼痛,而不是因為飢餓或疲勞。
如果你聽到寶寶突然尖聲哭鬧,就要馬上檢查是什麼讓他不舒服或受傷了。
看看是否床欄卡住了他的腿或腳,是否有頭髮或線頭纏住了他的腳趾使血液流通不暢了,或者是否有灰塵迷住了眼睛使他感到很難受,等等。
在確認沒有問題後,再適當地安慰他,要等他的情緒穩定了以後再離開。
當寶寶哭泣時你會怎麼辦?如何從哭聲判斷他的需求?
嬰兒的哭鬧跟大一點的孩子不同,這是寶寶唯一的表達方式。嬰兒為什麼會哭?如果你是第一次照顧孩子,安撫哭鬧的寶寶顯然很困難。那麼,該如何從哭聲判斷寶寶的需要呢?有些研究者把寶寶的哭泣分了四種不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