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三個小動作,家長發現了也不用大驚小怪!阻止反而影響發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育姐這幾天收到了一位粉絲留言,說自己家寶寶8個月,平時總愛吃手。
本來她覺得沒什麼,可婆婆一直說這樣不好,還要把寶寶的手綁起來。
她覺得這是小題大做,可找不到理由說服婆婆,問育姐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管?
育姐想說,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不經意間做出一些小動作,家長不理解這些動作的意義,就認為這對寶寶的發展不利,隨意阻止,其實是不對的!
一、吃手
寶寶愛吃手其實完全是「名正言順」的。
出生過一段時間,他才能發現了自己有著小手這個神奇的玩具,但是由於大腦還不能很好地控制四肢,於是看起來只是把手腳胡亂地揮舞。
等到3月左右,他的手眼協調能力都得到了進步,手是他能隨接觸到的東西,因此吃手很常見。
那為什麼寶寶會把手放在嘴裡呢?人類一出生就懂得尋找媽媽的胸部吮吸乳汁,說明唇部口腔的接觸對我們至關重要,不僅關係到吃飯和生存,還關係到與媽媽的親密接觸,以獲得安全感。
因此寶寶願意把收麼東西都放進嘴裡嘗一嘗,手也不例外。
喜歡用嘴巴嘗嘗各種東西的階段,叫做寶寶的「口欲期」。
他受到外界良好的刺激,獲得的感受越多,大腦皮層也就隨之長得更厚更大、溝回也變得更深,簡單來說就是更聰明!
所以不要盲目阻止寶寶吃手,因為這說明寶寶的智力和身體發育達到了一個新台階。
並且,吃手經過心理研究證明,能夠對寶寶起到安撫作用。
如果家長強行阻止,寶寶的情緒會變得暴躁不安,吃手的行為反而愈演愈烈。
另外,當寶寶開始長牙,牙床可能痒痒或者疼痛,吃手就能起到磨牙的緩解作用。
家長可以自制磨牙小餅乾給寶寶吃,減少這一階段吃手的頻率。
吃手幾乎是每個寶寶的必經階段,在1歲前不影響喝奶可以不必糾正,注意衛生即可。
1歲後則有可能是因為寶寶體內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鐵等,可在飲食中適當補充。
等到寶寶學齡前還在吃手,那麼他很有可能存在心理問題。
飢餓、疾病、孤獨、缺愛等不良因素都會導致孩子養成吮手指的習慣。
家長此時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多交流,耐心糾正。
二:吐舌頭
換個吃手一樣,寶寶吐舌頭是因為他的口周神經比手的神經發育更早,嘴巴是他探索世界的工具。
所以孩子會把舌頭伸到外面,爭取碰到什麼或者舔什麼,只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罷了。
另外,寶寶在兩個月以後唾液腺開始分泌唾液,此時他會用舌頭舔,接著就會出現吐舌頭的現象。
沒有其他不良現象如便秘喝不下奶,都不用擔心。
除非寶寶伸完舌頭後總是收不回去,那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在4~6個月,會開始用舌頭把送到嘴裡的固體食物推開,看起來有點像吐舌頭。
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以防止固體噎住導致窒息。
等到寶寶的這種「挺舌反應」消失,就意味著他到了能添加輔食的年齡哦~
三:撞腦袋
一些家長發現,寶寶在睡覺前喜歡用自己的頭去裝嬰兒床,甚至半夜醒來撞,還帶著四肢一起搖擺。
看上去莫名其妙,還以為孩子「魔怔」了呢。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可怕的表現,一些學者認為這事寶寶的一種自我安撫。
當他們孩子媽媽肚子裡時,因為媽媽的日常活動,寶寶也會感受到震動。
當他習慣了這個晃動感,出生後大人們哄他也是採取搖晃的做法,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會愛上這個感覺。
所以撞擊搖頭都只是孩子發展出來,幫助入睡的一種方式。
而且寶寶身體沒發育完全,自己主動的撞擊是不會撞疼的,大人過激的反應才可能嚇到他呢。
一旦寶寶習慣或者明白,一撞頭就會有人安撫他,這個行為則很快可能持續下去。
當然,有時孩子長牙或者耳朵感染時,會用撞擊緩解疼痛,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情況,把兩種表現聯合在一起分析。
如果寶寶表也比較憤怒,那麼撞擊可能是他發泄情緒,採取肢體行為表達不滿的方式。
一般來說,這種搖頭晃腦、撞擊嬰兒床的行為會在幾個月內消失,最晚不超過4歲,如果你家寶寶有上述這些行為,不要盲目阻止,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超過一定歲數,那就要開始糾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