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言行深受家長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有什麼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千變萬化的結局。
當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時:
奇葩家長這樣認為:
我家的孩子跟別人發生矛盾,一定受到了欺負,他一向聽話乖巧,肯定是老師沒有管好,其他孩子太霸道。
不管什麼原因,要麼先去學校找老師大吵一架,給老師點難堪,要麼直接找到那個孩子,給他一點教訓,為自己的孩子出氣。
結局:孩子失去了友誼,老師也時刻心驚膽戰,最終孩子學會了用蠻狠或者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理智的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正常的,這一秒在鬧矛盾,下一秒就開開心心的玩到一塊去了。
孩子受了委屈,會靜下心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自己錯了,會讓他明白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並且給其他小朋友道歉;如果其他小朋友錯了,可以勇敢的告訴老師或者回家告訴自己,並且要認真的告訴對方這樣做是不對的,下次不能再這樣對自己。
結局:孩子學會協調關係,解決衝突,保護自己,同時也學會寬容、承擔責任。
孩子在校園意外磕碰時:
奇葩的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在學校,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孩子受傷,老師是怎麼看孩子的?老師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連個小孩都看不好,還當什麼老師?老師該陪孩子去醫院檢查,陪醫藥費,校長要狠狠的處罰老師。
他們沒想到,父母兩個人都不能確保孩子萬無一失。
結局:孩子變得尖酸刻薄,學會推卸責任,也沒有好的交際能力。
理智的家長這樣認為:
幾十個孩子在一起嘻戲打鬧,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也是孩子童年的美好記憶,在磕碰中,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傷得嚴重,與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後,找解決的辦法,不會把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老師頭上,相信老師是關愛每個孩子的。
結局:孩子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學會了勇敢面對困難,養成積極樂觀的個性。
當孩子厭學時:
奇葩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還小,有可能是不習慣某個老師或者其他原因,不想去學校就不去,不要太較真,睡會懶覺也很正常,不去上學就給家歇一天。
結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拉、磨蹭、不愛學習,意志力薄弱。
理智的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力、行為習慣、時間觀念和規則觀念。
按時上學,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是最起碼的要求,讓孩子明白,上學是自己的事情,就像父母要上班一樣,並告訴他,不上學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結局:孩子從小學會管理時間,有良好的作息規律,理解家人,尊重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遠遠沒有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大,父母要記住,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孩子的榜樣。
對學校的工作,老師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