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3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你其實搞錯了重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其實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反覆出現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 「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

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用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

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通過攻擊別人發泄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籤「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出現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

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

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三周歲以後,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

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

只要孩子出現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並重複那些能產生有趣、刺激後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

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後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

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

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置於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

所以經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

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才會內外如一。

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

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

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

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

「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鞦韆時表現特別勇敢!」

「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

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信息:「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

」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

」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

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

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

特彆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

」「再鬧,醫生來打針了。

」「快睡,大灰狼來了。

」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

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這到底是為什麼?

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

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

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

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

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後才談得上分享。

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

正常在三歲之後,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於分享了。

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

拉薇私人微信號 | laweizhushou

加微信進群

每周育兒小課堂

定期給寶寶講故事等你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學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期,有些事情千萬別做

提示:點擊上方"父母大學堂"↑免費訂閱親子文章及育兒辦法對待哭,不能簡單滿足要求或粗暴的制止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

對寶寶重要的頭三年,媽媽們怎麼做

俗語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足見3歲之前的早教是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媽媽能放下手頭的工作認真的閱讀以下這篇文章。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

以下是一個早教工作者分 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中有一部分的錯誤我也在犯,慶幸的是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篇文章,正如作者問自己的,作為初為人母的我也更關心的是;「在孩...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不看悔掉腸子

以下是一個早教工作者分 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中有一部分的錯誤我也在犯,慶幸的是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篇文章,正如作者問自己的,作為初為人母的我也更關心的是;「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