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哪兒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問題乍一聽起來,讓人感到好笑,但仔細一想:孩子過了3歲,的確常常會提出「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

而這恰巧是不同年齡期孩子對性的關注點不同的表現。


  5歲——對嬰兒是從哪裡來的表現興趣,並玩有關布娃娃的遊戲。

會重新發問:「小娃娃是從哪裡來的?」而且大多數知道兩性器官的差異,對性和性別的意識更加清楚。

孩子變得比較害羞,男女孩子之間的玩耍比較有節制,男孩一般不願玩女孩的玩具。

「暴露」性器官的遊戲和上廁所的遊戲已減少,對別人洗澡也減少了興趣。


  6歲——會提出諸如嬰兒的來源、孕育和分娩方面的問題,對嬰兒怎樣從媽媽身上生出來和出生時的情況、媽媽肚子是否痛等情況很想知道。

對嬰兒和結婚的關係有模糊的意識,對兩性身體構造的差異方面常常會提出各種問題,他們很想知道嬰兒最早是怎樣開始的。

男女孩子會做爸爸、媽媽的遊戲,或學做醫師互相「檢查」,以求得有關男女身體差異的實際答案。

有些孩子會被大一些的孩子作為性遊戲的對象,有些孩子則喜歡傻笑和用有關大小便的字眼罵人。


  性學專家研究得出結論,幾乎所有處於「性器期」(其動情區是外生殖器)的3~5歲兒童腦子裡的第一個性迷惑,就是「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在孩子中如此普遍存在的問題,常常使家長避而不答或難以回答,有的家長甚至會訓斥、責罵孩子。

大多數家長會回答孩子「你是揀來的」,「你是樹杈上長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是媽媽肚臍眼裡鑽出來的」等等,如此種種,孩子不但不相信,還會有受欺騙的感覺,而且還會引起孩子對性觀念和態度的錯誤認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會留下性是不能過問的,是神秘的,是骯髒下流的陰影。

到底應該怎樣解答孩子的這個疑惑呢?那就是如實地告訴孩子。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領悟程度及情境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惑。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只是出於好奇,他可能突然想起某件事情或看到某個現象,聯想到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而發問,並沒有真正想完全弄清搞懂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故可簡單直接地告訴他:「你是媽媽生的」。

對於大部分這樣大的孩子聽到這樣的回答就滿足了。

因此,兒童的性教育,特別要配合其認知及理解能力的成熟,再配合兒童的心理需要而進行。

或者用具體而簡單的,以公雞跟母雞要好,生下小雞的水準解說就行。

如果孩子不繼續往下問,就不必回答了。


  也可以對生孩子的問題,用一些更加淺顯的比喻來教育兒童,如爸爸、媽媽需要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住到一起,然後,媽媽的肚子裡就會形成一個雞蛋一樣的東西,在媽媽的肚子裡面一天天長大,到了10個月就會從陰道裡面生出來。

切不可講是從腋下、從肚臍眼中生出來的或是從路上撿的,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對善於刨根問底的孩子和年齡較大的孩子的發問,家長必須給予科學而準確的回答,使孩子心中的疑問能夠得到解答,讓孩子對生殖的簡單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孩子搞清楚了,就不覺得神秘了。

這對孩子健康的性心理發展,獲得正確的性知識有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對孩子隱瞞反而會使孩子對性產生疑惑。

一般來說,對初發問的孩子,回答說「是媽媽生出來的」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了。

但千萬不能說是「觀音娘娘送來的」,「石頭裡蹦出來的」,「街頭上撿回來的」,「垃圾桶里拾來的」等來哄騙他們。

隨著年齡增大,孩子常常會反覆提出相同的問題,對孩子的進一步提問,可以回答:「寶寶是在媽媽肚子裡待了10個月,漸漸長大後,從媽媽的陰道里生出來的。

」再加上幾句並非多餘的話:「生你的時候,媽媽到醫院裡去,得到醫生、護士的幫助和照顧,才平平安安地生了你。

」這樣的回答,既使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識,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母親關懷和愛護之情,使孩子產生一種溫馨的安全感。

與此同時,又能給幼小的心靈灌輸人們是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的人類之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驚嘆與反思!德國兒童的性啟蒙教材。。。

蝌蚪媽提示:孩子閱讀此文需要家長的陪同講解世界各國的性啟蒙教育各有不同。小蝌蚪找媽媽(微信號:CN-KIDS) 帶您看看德國兒童的性啟蒙圖書是什麼樣子,德國兒童(10歲-12歲)是怎麼接受性教育的呢?

性教育,也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教育!

小梅子姐姐:最近的新聞中,不斷曝出有關女性受侵害,以及前段時間不斷曝出的兒童受到猥褻性侵的新聞,這些新聞為我們暴露出了人們對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安全意識的單薄,在為我們一次次的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