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頑皮是因為心懷純真,叛逆是因為渴望自由,歷險是因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

頑皮、叛逆、歷險,這是成長給予我們的財富,我用文字,記錄下這份年少的輕狂與稚氣。

——馬克·吐溫 《湯姆·索亞歷險記》

叛逆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開始

叛逆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開始,是面對社會第一次渴望自由的掙扎。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叛逆期,只是也許太過久遠已然忘記那種心情。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讓孩子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這時候孩子的心才是真正的長大了。

如果沒有把握好,那可能好的開始將代表著不好的結局。

曾經有一篇名為《少年》的文章,主人公是一個剛滿17歲的少年,雖還是滿臉稚氣可外形已高過父母。

這時青春年華的少年已然不是曾經乖巧的小孩,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

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
尋找自我…」

父親嘆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

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
尋找自己的坐標。

「那你去吧,孩子。

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

」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

少年拿著這500元。

開始了他尋找自己的坐標

少年去了一個理想中的城市,在這裡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

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車水馬龍的都市,500元錢猶如杯水車薪,很快就沒了。

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少年曾想放棄。

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為了能夠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這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時光飛逝,一年很快要過去了。

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里做過擺攤的小販…

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

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飽受了世事,他漸漸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

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剎那,少年淚流滿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包裝得樸實而美麗。

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

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 孩子為什麼叛逆

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成大人,覺得自己已經能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這時候孩子的大腦思維已經超越了童年時期簡單和單一的正向思維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這時候的母親要懂得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才能正確的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說到底其實孩子的叛逆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父母或者是身邊的人,父母過度呵護便演變成壓制,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束縛,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青春期的小孩就會開始反抗。

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呢?道理很簡單,以前孩童時期思維比較簡單還沒意識到,就算意識到也無法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躍躍欲試。

所以,我們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叛逆不是孩子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壞的事情,作為父母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在孩子掙扎的時候學會尊重孩子,切記使用施壓的手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