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聽話,不如聽孩子說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孩子聽話,不如聽孩子說話

作者:二次元貓小姐

一周前,我家孩子突然變結巴了。

孩子兩歲半,剛剛上早教班,半日託管。

有天把他從早教中心接出來吃午飯,我發現他有點不對勁。

他平時點菜的時候會對著菜單上的圖片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呀」,那天,他點了十幾張圖片,問的都是:「媽媽,這-這-這-這-是什麼呀?」

我沒怎麼當回事,猜想可能是看到別的小朋友說話口吃,他學著好玩吧,應該過幾個小時就好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從下午到晚上,他說話一直是這樣。

睡覺前,他翻開他的《小豬佩奇》繪本開始講述故事內容:佩-佩-佩奇有個弟-弟-弟-弟叫喬治。

他看書一向認真,況且《小豬佩奇》是他近期最熟悉的繪本,不像是在開玩笑或是在猶豫。

我換了另外一本他熟悉的書,指著他平時如數家珍的交通工具,問他認識哪一些。

他把手指點在拖拉機的地方,吃力地說:這是拖-拖-拖-拖-拖-拖……

他的小臉憋得通紅,那到了嘴邊的「拉機」二字也沒有說出來,最後,他挫敗地低著頭請求我:媽媽說。

此刻,我才確定他不是故意的。

我找老師了解過,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沒有口吃的情況,當天沒有任作何讓他產生驚恐或者不快的突發事件。

這個變化來得毫無徵兆。

沒有任何頭緒,我只能自己慢慢去摸索他的心結。

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在兩種情況下不口吃:唱歌和背唐詩。

這是他最喜歡的兩件事情,他在嬰兒期就表現出對節奏和韻律的極大興趣,我也曾刻意培養他這兩個方面的愛好。

在唱歌和背唐詩的時候,他永遠都是興高采烈的。

這就說明,只有讓他說話時完全放輕鬆,他才能恢復正常。

我查閱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網絡資料,所有針對口吃的辦法都無一例外的是讓孩子放輕鬆,鼓勵他勇敢的表達自己,這與我的預想也不謀而合。

家人和老師都達成一致協議:不刻意提醒他矯正,儘量讓他情緒放鬆,他說話時我們都耐心的聽,等待他把意思表達清楚。

有天晚上,他想坐商場門口的遊樂車。

遊樂車有兩個位置,他興沖沖地爬上車後,坐在右邊的位置。

同時,左邊來了另外一個小妹妹,想與他同坐。

小妹妹在往車上爬的時候,孩子迅速伸手打人,我本能地呵斥住了他。

他縮回了手,但眼裡卻泛著淚花,嘴巴癟著,一副很委屈的模樣。

想到最近他一直想表達卻表達不出來的狀況,我轉變了態度,輕聲問他:為什麼要打人呢?

他拍拍左邊的位置說:這-這-這-這-里-媽媽坐。

我這才反應過來,之前他坐遊樂車,一直是我陪著他的,我習慣坐他左邊。

原來,在他心裡,那個位置是預留給我的。

如果我沒有嘗試去傾聽他內心的想法,我只會覺得這是一個愛攻擊人的小孩,並愧疚自己沒有把他教育好。

幸好是多問了這麼一句,我才知道,打人並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他覺得媽媽的位置受到了侵犯。

可能這種場景很多家長都很熟悉吧!我們總想讓孩子好好聽話,卻從未想過要好好聽孩子說話。

可是,傾聽並不是一件多餘的事情,有時候它比訓導更重要。

了解了孩子的動機再去引導他們的行為,比強加意志更有效。

經歷了遊樂車這件事,我越發覺得孩子是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提醒我們:他需要大人傾聽他的心聲。

因為說話常被打斷或忽視,自己的意願無法表達出來,便索性不表達,或者是想表達自己的時候就變得很緊張。

與此同時,我也發現孩子與他爸爸之間的關係突然變得很微妙。

我們在網上購置了一台孩子期待已久的兒童自行車,他爸爸花了兩三個小時來組裝零件。

當時孩子很高興,一直圍著爸爸跳呀蹦呀,還一直念著要跟爸爸幫忙。

隔天,我問他,這個是爸爸花了很多心血拚起來的,爸爸是不是很厲害?

平時,爸爸就是他的不二偶像,爸爸能解決很多媽媽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他心裡,爸爸是無所不能的。

所以,每次我們有類似這種對話,他就會自豪地說:爸爸最厲害!

然而這一次,他並沒有表現出我意料中的得意勁兒,他歪著頭對我說:爸爸不高興!

我想起那天下午,孩子興沖沖地摸零件,在他爸爸面前晃來晃去,阻撓了組裝車子的進程,他爸爸心急,不耐煩地責備過他幾次。

孩子哪能讀懂大人變相的支持,當他迫不及待的心情不被理解,他只會誤以為爸爸不願意幫他組裝車子,認為自己並不受爸爸喜愛。

那幾日,他對爸爸的態度也是表里不一。

每天他都會不停地問我:爸爸去哪裡了?爸爸什麼時候下班?

可是,當爸爸抽午休時間出來陪他吃飯時,他會發脾氣趕爸爸走,說不想跟爸爸一起吃飯。

這種狀態很讓我緊張。

父母離開時情緒波動大,但在父母回來時心裡渴望與父母的接觸卻同時也表現出反抗情緒,這種在心理學上稱為「矛盾型依戀」,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孩子的話需要我們傾聽,孩子心底的聲音同樣需要我們傾聽。

當他們的想法不被接納,情緒不被接納,親子關係就很容易受到破壞,從而產生不安全感。

拒絕傾聽,是親子關係中最大的殺手。

這段時間,我不敢確定孩子不同的異常表現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每一個異常舉動都在指向一個意願:他需要大人更多的耐心。

發現問題後,我們做的最大的努力就是聽他說話。

在我們努力的同時,孩子也有了些轉變。

首先是結巴的問題在慢慢克服了。

原來一句一結巴的,變成了偶爾結巴。

更讓人欣喜的是,昨天吃完晚飯後有兩個小時,他一直在滔滔不絕地說話,卻完全沒有犯過一句結巴。

雖然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但恢復正常指日可待。

他心裡應該明白,不管他說得再慢、再卡,我們也會耐心的等待他把每一句話說完,也因此不緊張了。

此外,他也越來越愛表達內心的想法。

和爸爸說好去體育公園玩球,爸爸失約,他會不斷地提醒說「爸爸說話不算話」,而在此之前,發生過無數次這樣的情況,他都是逆來順受,任由父母安排。

可能只有在確定自己會被傾聽、會被尊重之後,才會敞開心扉,把最真實的想法說給我們聽。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

」只有學會傾聽,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只有學會傾聽,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

與其說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場挑戰,不如說是我們教育路上的一堂警示課,它讓我們反省,如何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讓孩子聽話,不如好好聽孩子說話。

孩子,別急,你說的每一句,爸爸媽媽都會認真聽。

- END -

作者簡介:二次元貓小姐,一個只寫好文章給你看的塌鼻子姑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說話口吃說不得的,原因竟是......

案例洋洋,男寶,兩周歲兩個月,最近媽媽發現孩子說話時有些口吃,之前說話一直清楚,而且越是讓他好好說話,他結巴的越厲害。小編有話說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為主要症狀的語言障礙,在兒童...

幼兒口吃不要急,輕鬆幾招可解決!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的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小糯米糰子,那個聰明機智、伶牙俐齒的神助攻粉了無數家長朋友。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從糰子身上看到自家孩子的身影。前一陣,糰子也成了我們媽媽群熱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