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讓孩子學會吃點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電視,有一則新聞說: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看了這個節目後,我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很多孩子確實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總結思考了以下幾點,和朋友們分享討論。

一、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二、孩子要自立

孩子自己的事情理應自己負責,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

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日本的孩子從小家長就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別人來幫忙,那是別人看不起的。

冬天在外面拚命跑,來鍛鍊自己的身體、意志和吃苦精神。

在教育觀念上,日本也從小灌輸孩子,自己國家資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三、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

所以父母可以做個榜樣,帶動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

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我覺得「虎媽」、「狼爸」、「鷹爸」沒必要去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吃苦的精神來自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來源:教子課堂)

我是木子,愛子有方是我在運營的公眾號,旨在分享一些有用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為好友,我的微信號:azyf8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