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建立規則?父母必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的文章都有一個主題:孩子無須刻意培養,給予充足的愛,放任孩子自由發展,孩子就會展現無限的可能性,完成靈魂本身的使命。

這讓很多父母困惑,放任發展,那規則如何建立,真愛和溺愛的尺度怎樣把握。

作者:@李雪愛與自由

我們先思考下人類社會為何需要規則。

規則存在的意義,是最大限度維護每個人的感受。

簡單的說,為什麼你不能侵占我的私有財產,因為那樣我感覺很痛苦,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所以人類形成共識,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為什麼要設立交通燈,因為我們都需要安全放心地通過路口,交通燈維護了大多數人的感受。

這些規則大家都知道,可為什麼一些人還是會違反規則呢?被訓導明白的規則,並不能保證遵守,這也是家長發愁的地方,規則講了100遍,孩子也表示明白和同意,就是時常違反。

一個7歲女孩,進我房間不敲門直接闖入,我有些不滿,進門之前先敲門是基本的禮貌,你這麼大了咋還不知道呢。

於是教育她,進門之前要先敲門,我說請進,你再進來。

她好像懂了,但下次如故。

我又講了一遍,照舊。

很崩潰,直接告訴她,你這樣突然闖進來,我不高興呀!小女孩恍然大悟,以後都會進門前甜甜的叫我「李雪姐姐」,很開心地敲門。

之前,我只是教給她冷冰冰的規則,規則和她的感受是割裂的。

而我講出真實感受後,她很自然地願意維護我的感受,輕鬆自在地遵守規則。

繼續觀察女孩和父母的關係,她的父母完全不介意孩子突然闖入,甚至在孩子闖入後挺開心,所以孩子形成了直接推門的習慣。

這個小女孩的規則不是被訓練要求來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礎上自然形成,所以她非常靈活,可以跟不同的人輕鬆保持不同的規則,自己的感受也沒有被束縛。

為什麼這個小女孩能夠明白我的感受,而且願意維護我的感受?女孩的父母給予了比較充足的愛和自由,幾乎沒有制定過什麼規則限制她,所以她天然的感受力保持的很好,就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

所以她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體驗到別人的感受。

在自尊與尊重他人之間,自然流動形成讓彼此都舒服的界限。

這就是規則存在的本來意義:讓大家都舒服。

那為什麼有些人要破壞規則,侵犯別人的界限,看別人不爽自己才覺得爽?這就是病態的人格。

可以推測,這種人的童年,父母給的規矩一大堆,孩子一次又一次試圖表達愛,想自由做自己的時候,卻被父母冷冰冰地以規則的名義殘酷切斷,愛的流動幾乎沒有。

所以他們的內心形成這種鏈條「規則=痛苦」,打破規則才可能有連結,這樣的人當然沒有能力尊重規則。

所以,試圖訓練孩子守規矩的父母,如果訓練過程切斷了愛的流動,讓孩子受苦,那規則就對孩子意味著痛苦,脫離了你的懲罰和獎勵,將來他怎麼自願遵守規則呢。

規則只有在涉及兩個人的時候才有存在的意義,一個人的事情是自由的範疇。

比如孩子什麼時候洗澡,是自由的範疇,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

如果洗澡需要大人幫忙,才涉及兩個人,這時候才需要協商規則,比如爸媽11點睡覺,如果你洗澡需要幫忙,那麼要在11點之前。

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闖進去要求制定規則,這是耍流氓。

流氓行徑不會給孩子培養任何好習慣,只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己的感受力和判斷力,智力和情商日漸僵化,成為和大人一樣不知所以然的麻木之人。

很多家長擔心過度自由會變成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不斷侵犯自己界限。

首先,愛本身不存在過度,真愛永遠不會過多。

自由也是多多益善,越多的自由,孩子越智慧,活得越精彩。

那溺愛是怎麼回事?沒有孩子需要溺愛,溺愛是家長的需要。

或者說,溺愛是家長在滿足自己「內在缺愛的小孩」,並把「內在的小孩」投射給孩子,跟真實的孩子沒關係。

比如,有些家長捨得給孩子買上千塊的童裝,但是孩子想要的搖搖車卻不肯充分滿足,反覆跟孩子較勁,因為童裝是父母內在小孩的需要,而搖搖車是真實孩子的需要,真實的孩子長期得不到滿足,怎麼可能感恩父母的付出?

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說我媽溺愛我,才把我慣出很多臭毛病。

比如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間很亂,不懂感恩,亂花錢,不考慮別人感受等等。

仔細回想,一旦我想清洗自己的衣物,媽媽就會打擊我,你洗不乾淨還浪費水,還是給我一起洗了吧;她經常闖進我的房間收拾東西,一邊收拾一邊抱怨;去超市購物,我挑了自己最喜歡的幾樣,但媽媽還是會再塞一大堆昂貴的零食給我,然後回家抱怨我去一次超市花費比她一個月都多;她生病時,我試圖關心她,她會說你看書去吧不要管我,後來又抱怨說白養活我了,這個白眼狼。

媽媽似乎是一個「聖人」,她沒有自己的需要,沒有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關係中,我如何同理她的感受,感知她的界限呢,又如何能生出感恩之心?後來我理解,她內心極度缺愛,同時對得到愛已經絕望,所以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我,間接滿足了她「內在的小孩」。

而實際上造成,我「搶走」了她內在小孩的愛,她對我付出越多,也越怨恨我。

經常有媽媽說,為了孩子,自己犧牲了一輩子,結果卻沒得到愛和尊重。

在這種「偉大犧牲」之下,我感受不到愛,經常做噩夢自己都快死了,媽媽也看不到我。

面對外面的世界,我感受不到他人的感受,不能理解大多數人都理解的規則界限,經常侵犯別人的界限而不自知,好像從外星球來的,人際關係一塌糊塗。

後來離開媽媽,我的天然本性才得以顯露,我熱愛收拾房間,把家裡布置得很有美感,喜歡做飯,越來越能同理別人的感受。

所以,若父母經常感覺被孩子侵犯界限,首先自省,你清晰而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嗎?如果你經常「閹割」掉自己的聲音,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又如何期望孩子能夠同理你的心,照顧你內心最深處的小孩呢。

孩子沒有這種能力,即使心理醫生,也只有在付費的那1個小時裡,可以做到一部分。

規則,是為維護感受而生,兩個清晰自己感受的人之間,自然會形成規則,而且是流動的、靈活自在的規則。

最小化的政府帶來最有活力的市場經濟,規則最少的父母帶來最不可思議創造力的孩子。

面對孩子沒有被層層防禦包裹的心,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自由選擇,成為他自己。

別用我們狹隘的恐慌束縛孩子無限的可能。

孩子的未來,一定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及。

-----尊重作者勞動,轉載需完整註明以下信息,否則請勿轉載-------作者:李雪,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微博:@李雪愛與自由微信:lixuexinlixu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再這樣教孩子了,真的很沒教養!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有時候會讓孩子做出有悖於教養的舉動但自己卻不知道嗎?你知道養育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麼嗎?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的背後是父母的素質,這就叫教養。人的思維有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