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兒東西被搶,我知道後一把奪回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下班路上看到這樣的一幕:小女孩哭得稀里嘩啦了,臉上能看到的撓痕,還有破皮、流血處。
打人的小孩已經走了,只留下哥哥在安慰妹妹別哭。
這時,看一位男士急急忙忙的跑過來問:」怎麼了怎麼了?哥哥怎麼保護妹妹的!」小男孩也很委屈說:「弟弟也很小,我去推他,他也會哭的。
」朋友急了,提高嗓門說道:「不管他是不是小,他打妹妹就是不對的,你應該幫妹妹把他推開。
」哥哥一臉委屈地回答:可是打人是不對的,玩具就是要分享的……
說完哇地哭了起來。
這時的爸爸陷入了沉默...
-
想起了月寶媽給我說的一件發生在她家月寶身上的事情。
那天,她家奶奶帶著月寶在小區里玩兒。
在一棵樹下,毛毛撿到一片楓葉,正當月寶拿起來賞玩時,一個年長她一歲的麗麗走了過來,一把奪走她手裡的楓葉。 -
月寶要咧嘴哭,奶奶立刻安慰說:沒事沒事,就是一片葉子嘛,姐姐拿過去玩一下,大方點兒啊!嗯,沒錯,兩家在一個小區是認識的。
奶奶礙於情面,同時也是覺得一片葉子的確太微不足道,於是忙著安慰自家孫女,去地上重新又撿了一把。
但是看著奶奶,月寶一直搖頭。
她只想要回被奪走的那個。
月寶的眼睛,死死盯住女孩的手。 -
女孩媽媽開始批評女孩:快還給妹妹,你這樣不乖啊!女孩不聽。
不僅不聽,她還一本正經地對月寶說:「你別難過了,我就玩一下,好朋友要分享啊!」這話一出口,旁邊的大人都聽樂了,甚至還有人夸這個孩子聰明。
就在這個這時候,月寶媽下班經過,正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臉委屈,想哭又不敢,呆呆地站在那裡。
了解了情況後,她二話沒說,就微笑著走到麗麗身邊,很輕鬆地就從她手裡拿回了楓葉,說:「寶貝,這是妹妹的東西,不是你的。
」麗麗先是一愣,然後哇地大哭起來。 -
麗麗媽媽面露怨色,手忙腳亂地去哄孩子。
旁邊的一眾人看傻了眼,都不說話了。
孩子奶奶有些尷尬地打圓場,同時責怪自己兒媳婦兒:「你這麼大人了怎麼還這麼不懂事?」月寶媽忍著一肚子火,似乎是對那麗麗媽媽說話,也似乎是對身邊看熱鬧的一眾人說:「對不住啊,我只是想讓孩子們明白,該是誰的東西,就是誰的,這是個基本法則。
如果誰力氣大東西就歸誰,誰弱小誰活該,那這個世界不就黑白顛倒啦?"然後就帶著兒子揚長而去。
後來,那麗麗媽媽如今遇見她了基本都繞道走,可是那又怎樣呢?我則聽得哈哈笑,對她著實佩服得緊。
我們都覺得,孩子還小,一片樹葉這樣的東西,實在太微不足道。
我相信,很多父母會像月寶奶奶一樣去打圓場。
然而,對孩子來說,對方搶走了我的樹葉,跟搶走了我的玩具,破壞了我心愛的寶貝,甚至隨意入侵我的界限,踐踏我的權利,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
當大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沒事沒事」,對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其實是在跟孩子說:你這根本不算事,你不該這麼難受,你難受只說明你太小氣了。
簡言之,你生氣是不合理的。
說到底,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得忍著。
這是人為製造的權利的不平等。
總是這樣被對待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在人際衝突中失去反擊的勇氣。
-
是的,是TA親自教會了孩子:東西被搶了、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甚至反抗都是不對的。
於是遇到衝突時,這個小孩他會刻意壓制自己。
也因此,他往往最委屈、也忍得最辛苦。 -
從這個角度說,父母通過言行親自告訴孩子:你不必退讓,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凌之時,他的概念里是沒有「反抗」二字的,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
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個孩子總被校園霸凌者「欺負」卻無力回擊,那麼很可能他已經在自己的家裡,被自己最親的人,「欺負」過百次千次了。
無論是任由孩子東西被搶而不作為的父母,還是默許孩子搶東西的父母,其實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那就是界限模糊。
父母界限模糊,孩子沒法真正過得自在。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