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竟然如此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今天聽到朋友和他兒子的對話,不禁有些感慨,這樣的溝通聽上去真費力。

「今天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

「沒什麼好玩的「

「那今天中午吃了什麼」

「蘿蔔、白菜和肉」

「那不錯啊」

對話戛然而止。

好的溝通其實就像一場非常放鬆的沙灘排球,不是簡單的來來回回,反反覆復。

任何人都不可以搶球,好的球手知道如何傳球,也會讓對方能夠更方便地接到球。

所以球的掌控技術十分重要。

我們在跟孩子溝通時,常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

《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的作者認為「談話是邀請別人與自己互動,是一次平靜的、平和的情緒或信息交換。

」既然是情緒或信息交換,就是溝通的每一方都需要有價值的信息提供才聊的下去。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Dobson博士提到訓練孩子跟別人對話的好辦法:用傳球來做的遊戲,訓練「你來我往」的對話能力。

希望孩子遇到問題,不要只用一兩個詞去對付了,而是能給出友好而有信息的回答。

比如你提一個問題:「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然後你把球扔給孩子,他接過球,如果他只是說:「喜歡」,那麼球只能停在他手裡,不能再傳給你。

但是如果他說:「喜歡,因為幼兒園很有趣。

我喜歡畫畫和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 那麼他就可以把球再傳給你。

你接下來要跟他說:「為了把我們的談話繼續下去,我會把球傳給你,並問:『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如果你回答:『余飛揚。

』那麼你又不能把球傳給我了。

但是如果你說:『我喜歡余飛揚因為他很勇敢,他摔倒了都不哭。

媽媽你最喜歡誰?』那麼你就可以把球傳回給我。

這個規則就是為了讓我們能進行談話,直到這個話題結束。

這個遊戲的規則比較簡單,玩幾次孩子就會了。

然後在生活中,你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能把「球」傳回來。

2、

有趣。

你希望孩子會聊天,你首先要善於溝通,溝通有料,這樣別人才會覺得跟你聊天很有趣。

我很喜歡《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里說的「要對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和認知,這會降低你和他人談論時事時力不從心的風險。

」

美劇《老友記》裡面joey就很典型,當別人談到他不了解的話題,他只能跟著後面嗯嗯啊啊,大家笑的時候他也一起傻樂呵呵呵,後來他實在憋不住去買了百科全書來豐富自己。

博文強識是培養談資的一個好辦法,所以為你能夠有料可聊,每天早起一小時去了解時事、專業、新聞等等可以豐富你談資的辦法,看完之後試著把信息分享給身邊人,說出來更容易被你記住。

提前準備有趣的內容也是一個好方法。

你如何開啟一場溫暖而又有趣的談話?書中建議可以預先準備以下內容:

空閒時間,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

最近讀了什麼好玩的或令人發笑的東西?

孩子做了哪些懵懂的事情?或寵物做了哪些讓人發笑的事情?

假期去哪裡比較好玩?

……

這樣就可以開啟有趣的談話主題了,更重要的是要將談話重點轉移到對方身上,鼓勵對方談論他們自己感興趣或熱衷的事情,讓聊天內容大部分都是他們在談及自己

所以當你在侃侃而談時,孩子就會模仿你。

讓孩子準備些有趣的話題也同樣重要,比如「最近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最好玩的一個地方」「最喜歡的一個人」等等。

所以,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3、

溫暖。

美國的著名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安東尼.比格蘭,用40餘年的研究體會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溫暖的孩子》。

在這本書里,他告訴我們:孩子不夠「溫暖」,一切的根源,來自我們每個成年人

他用心理學上一個叫作「結果選擇」的理論為他的結論做佐證,刷新你的認知。

「結果選擇」是說,們每個人其實都很現實,人類的行為規律是按照一件事的結果去組織他的行動,最終形成性格、人格的。

而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群,在這點上就表現得尤為突出。

有的家長抱怨自己孩子自私,只知道自己玩自己的。

她可能想不到的是她為孩子提供的社交環境本身就很自我,社交環境中,有好吃的第一個給自己的孩子、在公共環境中大聲嚷嚷,不顧別人的感受,你還讓期望你的孩子的聊天讓別人覺得溫暖,我想那大概是天方夜譚吧。

孩子只是按照「結果選擇」,干他該幹的事兒。

你給他什麼樣的環境,他就能幹出什麼樣的事。

有趣的是我們總覺得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是孩子天生的性格。

孩子外向,我們就皆大歡喜,孩子內向,我們就焦慮不安。

說到社交能力,都覺得是天生占大半。

但孩子的社交能力並不由天生性格決定,外向內向影響不大。

且不說天生的性格本來就會發生變化,即使沒有變化,性格也不是決定社交能力的主要因素。

其實,最最重要的還是後天社交方式的養成,在這方面,父母的影響遠遠大於性格。

任何關於技巧不是重點,因為這些統統不是根本。

不改變根本,任何技巧都顯得蒼白。

重要的是你在溝通中有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沒有考慮到對方的需求。

所以,大道至簡,看似複雜的社交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

你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就是孩子的社交方式。

你的社交傾向對孩子的社交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