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很多新手媽媽總是抱怨孩子太粘人,走到哪裡都像一塊膏藥一樣粘著自己,自己一點也不自由。
如果孩子小時候總是粘著你,那是孩子對你的依戀。
幼年時期孩子的依戀感形成得越穩固,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越好。
如果這種依戀沒有滿足,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即使長大之後你看到的是獨立的個體,他的內心依然極度的缺乏安全感。
對於幾個月大的孩子來說,你給他最大的安全感就是要儘可能多的時間陪伴他,眼神的交流,溫柔的和他說話、輕輕地撫觸他,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
2
對於大多數母親大概都有一種體驗,就是孩子總是哭鬧不止,尤其在睡覺之前。
我也曾為此頭痛不已。
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把他抱起來,可是放下他又哭,哄睡的過程會把媽媽累的痛不欲生。
我看到過一本書,裡面有一種方法讓孩子怎麼能自己入睡。
大概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並不把他抱起來,只是在旁邊溫柔地說話,然後離開房間,五分鐘之後再進來,逐漸拉長時間,十分鐘,十五分鐘,直到他不再哭鬧,自己睡著。
我想這個方法大概是管用的,因為孩子總會哭累了,自己睡著的嘛。
但是我並沒有成功的實踐這個方法。
主要是因為自己心太軟,聽不得孩子連續撕心裂肺的大哭,那每一秒都像針扎的一樣,於我是一種折磨,所以沒過幾分鐘我就衝進去抱起來了,畢竟,這是親生的,臣妾做不到置之不理啊!
沒有其他原因,只是我要讓他感受得到,他是被愛著的。
很多人告誡新手媽媽,孩子不能總抱著,一哭就抱起來就形成習慣了,以後你哪也去不了,就粘你身上了。
有的媽媽說自己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自己上哪裡都很自由,孩子一點也不粘著自己,並以此為自豪。
你的孩子過早地獨立於你,這該是歡喜還是憂呢?
3
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50年前,哈羅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恆河猴實驗。
他把8隻恆河猴與母親隔離開,為他們做了兩個代母:一個是胸前有提供奶水裝置的鐵絲母猴,另一個是柔軟的絨布母猴。
結果是小猴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才去鐵絲母猴那裡喝奶,剩餘的時間都在絨布母猴那裡玩耍,睏了還在她懷裡睡覺,當小猴受到驚嚇的時候,都會抱住絨布母猴尋求安全感。
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很好的闡釋了幼兒時期的依戀理論,人類除了基本的飢餓乾渴的生理需求之外,還有一種需要觸摸的需求,這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安全感,說到底是一種愛的感覺。
愛是有物質屬性的,愛是一種柔軟的,是一種溫暖的,讓我們的內心有一種安全感和支撐感。
當有了這種安全感作支撐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安心更自由的探索外面的世界。
那些被用來實驗的恆河猴很悲慘,鐵絲母猴餵養的小猴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
因為在他們吃奶的時候缺少撫觸安慰使幼猴產生心理上的緊張。
鐵絲母猴在場的時候,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恐懼,焦慮不安,根本不會去探索周圍,他們長大成年猴之後,也不會懂得照顧自己的孩子。
4
反觀到我們人類身上亦是如此。
在孤兒院長大孩子往往比較孤獨,冷漠,獨立。
因為在他們嬰兒時期,更多的時間是躺在那裡,很少有人去抱抱他們,去撫觸他們,去和他們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和對話。
還記得《歡樂頌》裡面的安迪,她對別人的碰觸特別的敏感,別人一碰她她就會馬上精神緊張,躲避,防禦狀態,那是因為她小時候是在孤兒院裡長大的,她的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父母的撫觸和擁抱,所以會本能的排斥,源於童年時期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內心缺乏的安全感。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是有一種渴望,希望得到親密的人的擁抱和撫觸,無論是愛人還是親子關係中。
很多醫院和親子機構都有給嬰兒按摩撫觸的項目,那麼孩子出生後,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撫觸按摩呢?這是因為孩子天生就需要這樣一種撫觸,充滿愛的撫觸。
在幼年時期,能得到父母的撫觸,能夠建立一種健康的依戀關係,更可以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
5
從這方面來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給於安撫和觸摸有利於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的。
當他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求關注,是在索取相應的愛,當這一要求得到回應的時候,他就能得到愛的滋養,建立安全感,從而有給於愛的能力。
相反,當這樣的要求得不到回應的時候,母親忙於其他的事,或者有意的讓孩子適應自己獨立的能力,美其名曰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適應了這一模式,知道自己哭也得不到母親的關注和愛的時候,就真的獨立了,不哭不鬧,冷漠,幾歲的孩子就非常淡定。
在外人看來,這孩子早熟,其實,在他內心深處,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內心無愛,缺乏安全感,他只能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模式。
PS:有些育兒書籍真的是害人匪淺啊。
6
這樣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抱著毛絨玩具睡覺,甚至有些孩子在幼兒園睡午覺的時候一定要拿著從家裡帶來的小毛絨兔子。
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一些孩子抱著毛絨玩具,因為這些玩具的柔軟,能給他們帶來心裡的安慰,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
還有一些孩子有些其他的癖好,有的孩子喜歡睡覺的時候摸著媽媽的耳朵,有的喜歡摸著媽媽的頭髮,有的要摸著媽媽身體的某個部位。
我一同事的小女兒睡覺一定要摸著她穿的那條絲光內搭褲才肯睡覺。
這可苦了我的同事,每次一條腿被壓得又麻又疼,不敢動彈,稍微一動小傢伙就醒了。
這種狀況不但在媽媽在家的時候,即使媽媽上班了,依然如此。
一次媽媽加班,姥爺把孩子帶到家裡面,到了睡覺的時候,怎麼都不睡,喊著一定要媽媽的滑溜褲子。
最後沒辦法,姥爺騎車跑到媽媽家裡拿上那條絲光內搭褲回去,才讓小傢伙得以安靜下來。
7
不懂得孩子依戀心理的家長會以為這孩子太煩,這樣也太慣著孩子了。
其實這不是孩子在故意找你的麻煩,這是她的心理需求,這是她在建立心理的安全感的過程。
如果家長此刻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是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頂多哭鬧一陣就過去了,殊不知他的依戀關係也就被破壞掉了。
然而我們太多的家長並不懂得這是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硬生生的把這一過程拆散的四分五裂。
耐心好一點的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哄著她,耐心不好的人為孩子在這作妖,一頓訓斥,甚至打上一頓,孩子就消停了,甚至說不打孩子不行,不能慣著他這些臭毛病,慣得要上天了。
孩子的每一個表現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而不是簡單的做個評判。
8
其實我們小時候也是被這樣對待過的,因為那個年代我們的父母根本不懂得心理學,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待哭鬧的孩子。
(關於童年的創傷以後會寫到這方面的文章)我們不能再把這一模式複製給我們的孩子。
我們大多數人在幼年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都是缺乏這樣的安全感的,所以每當發生一些事情,我們感受到自己被侵犯到的時候,馬上就像刺蝟一樣豎起自己的刺,感覺到別人好像要進攻自己一樣,這就是安全感的缺失。
我們已經是成長的受害者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健康和快樂的成長。
如果你可以謙卑下來向孩子學習,你會發現其實該教育的是成人,而不是孩子。
PS:剛才去查了一下皮膚饑渴症,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撫觸,是來自對安全感和親密關係的渴望。
這是一種需求未滿足的狀態,就像我們渴了餓了一樣,我們的皮膚也有也有這樣的需求。
該怎麼做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享受擁抱和肌膚接觸帶來的安全和舒適的感覺,去擁抱你的孩子,愛人和家人吧!
作者:諾亞,生長在寒冷北方的溫暖女子,外表不堅強,內心不怯懦,經歷生活的挫折卻依然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是爭取的。
關注情感,關注育兒,關注心靈成長。
願和你在身心靈的道路上一起成長。
公眾號:心語靈上(ID:xinyulingshang)
一個溫暖的公眾號
心語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