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這裡有說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吃過晚飯,媽媽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催促孩子快點寫作業。

孩子跟著媽媽來到了廚房,撒嬌地說:「媽媽,你陪我寫作業。

媽媽一邊洗碗一邊問:「不是說好自己寫作業了嗎?怎麼又讓媽媽陪呢?」

孩子:「媽媽陪著寫得好,昨天媽媽沒陪著,我的作業得了乙。

媽媽皺了皺眉,有些不滿意地說:「總不能老讓媽媽陪著啊,媽媽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呢。

今天寫完後好好檢查一下,爭取得甲。

孩子噘起了小嘴:「我就讓媽媽陪嘛,好多同學都是媽媽陪著寫作業的。

媽媽耐心地說:「不行,孩子,媽媽決定不再陪你寫作業了,有不會的可以問媽媽,但要自己寫。

媽媽收拾完廚房還要洗衣服,好孩子,快去寫吧。

孩子不高興地走進了自己的小房間。

宗爸點睛

孩子讓家長陪著寫作業,反映的是一種依賴心理,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

孩子的這種依賴,很大程度上是家長一手造成的。

孩子上學後,許多家長喜歡陪伴孩子一起寫作業,看孩子會不會寫,寫得對不對,認真不認真。

看到哪裡不對了,就立刻給孩子指出來,讓孩子擦掉重寫。

這樣做,的確能夠保證孩子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卻也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只要家長不陪著,作業就寫不好或者乾脆不寫作業。

至於檢查作業,在這些孩子看來,理所當然是家長的事情。

一旦作業出錯、得分不理想時,便埋怨家長沒有把錯題檢查出來,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當家長抱怨孩子總是纏著自己陪他寫作業時,應首先進行自我反思。

孩子喜歡依賴他人的行為一旦形成,就容易導致孩子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對孩子的發展成長都極為不利。

美國心理學家將依賴型人格特點歸納為:

❤做事猶豫不決,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建議和保證前,難以對日常事務做出決策;

❤對生活或事業感到無助,經常讓別人幫助自己做出重要決定;即使知道別人錯了,也經常隨聲附和;

❤缺乏獨立性,很難自己單獨開展計劃或做事;

❤過度容忍,為了討好別人而經常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害怕孤獨,不喜歡一個人呆著;

❤當某種親密的關係終止時,會感到無助或崩潰,特別害怕失去朋友;經常害怕被人遺棄或冷落;

❤被批評或沒有得到表揚的時候,內心感到受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即童年期。

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長大的機會和空間。

讓孩子獨立做作業即是其一。

不要怕孩子出錯,在學習的道路上,出錯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

讓孩子在不斷地出錯和不斷地修改錯誤中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才是聰明父母的明智之舉。

陪伴孩子寫作業,除了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外,還會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壞毛病。

孩子認為,檢查作業是父母的事情,出了錯自然是父母的責任,與己無關,從而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到了父母身上。

這種孩子遇事往往外歸因,即總是習慣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

紅領巾忘戴了,他會怪媽媽沒有提醒他;字寫得不好,他會怪鉛筆不好用;考試沒考好,他會怪題目太難。

總之,他總能找到自身之外的原因來為自己開脫。

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不應陪伴甚至替孩子寫作業,也不應包辦孩子應當自己做的事情,而應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獨立生活的習慣,建立起「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維模式。

那麼,那些因為害怕老師批評而幫助孩子做作業的家長該怎麼辦呢?讀讀下面的文章,一定會對您有所啟示 。

延伸閱讀 不當孩子學習的拐杖

做作業,對學生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是逃避不了的現實。

可是,學生家長也同時有了孩子老師布置給他們的作業:給孩子或聽寫或出題或看作業。

讓家長時常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當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我卻對此不敢苟同。

我認為,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過分關注,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孩子的自我成長。

我有一位朋友,自孩子上學之日起,每天陪著孩子做作業,聽寫、出題,出題、聽寫,樂在其中。

可是,有一天,朋友因事不在家,孩子沒有做作業,第二天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孩子回家又哭又鬧——明明是媽媽不在家,沒有人陪她做作業,憑什麼老師不批評媽媽批評她?你看,這麼小的孩子就拄著拐杖走路,沒有了拐杖就寸步難行,難道這是家長願意看到的局面嗎?

記得有一次,我女兒因為一次語文測驗考了98分,是破天荒第一次沒有得滿分,老師讓她找原因。

女兒經過認真思考後,報告老師說:「我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完成過老師布置的聽寫和出題的任務,他們從來不管我的學習。

」老師聽了我女兒的話大吃一驚。

等我下班去接女兒時,老師把女兒的話告訴給我,請我以後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

晚飯後,我和女兒進行了下面的談話:

「爸爸和媽媽的事情,是誰幫著做的?」

「爸爸媽媽自己唄!」

「你的學習是誰的事情?」

「我的。

「你的作業應該由誰來完成?」

「當然是我。

「爸爸媽媽每天都有自己重要的事情,你現在上學了,也有了自己重要的事情,我們來個協議,我們一家三口,每個人每天都按時完成自己的事情,好不好?」

「好!」

「以後再碰到老師讓爸爸媽媽幫你聽寫、出題的時候,你怎麼辦呢?」

「我自己默寫,自己出題自己做,可以嗎?」

「這就對了,非常好,孩子!」……

一年來,我們從來沒有督促過女兒的學習,但她的成績一直很好。

就連孩子因生病落下兩年半的課程,她也靠著自學,門門都拿了滿分回家。

我想,沒有哪一位家長願意耽誤自己的孩子,家長就放心地把孩子的學習還給孩子吧,畢竟孩子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要充當孩子學習的拐杖,相信孩子自己能行

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地學習,為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其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