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怪孩子玩手機了,先把你的手機放下再教育T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位媽媽留言說,家裡孩子6歲了,給他買了許多兒童圖書,但就是不看,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就要看電視、玩手機,如果沒有手機就會哭鬧,給了手機立馬就會安靜下來。
「怎麼才能讓我的孩子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少打遊戲,多看書呢?」許多父母在後台留言詢問。
現在手機從通訊產品變成了生活必需品,有了手機以後:
我們的日常變成了這樣:
有了孩子以後:
不要在孩子長大後再後悔:
放下手機,珍惜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刻
有個上一年級的小朋友說: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
你只會玩手機,玩完手機就看電視,我真的非常生氣,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對於他來說,遊戲、電腦都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陪伴。
不要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孩子的心思是我們大人想像不到的敏感,換位思考一下,我們也曾年少,也曾渴求爸爸媽媽的關注,仔細算算,我們還能陪孩子多少年?
很多事情,等到孩子長大了,就遲了……
孩子的問題,100%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根源只能從原件上面去找。
有這樣一組研究:
父母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
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
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暴力型家庭教育結果)
有一個負面思維的家長(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父母溺愛的必然結局(溺愛型或放任型家庭)
夫妻不和或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干涉型、暴力型或放任型家庭)
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為學習有多重要(干涉型、暴力型、放任型或無文化型家庭)
上面這些例子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們的家庭是否有溫度,思考我們自己是不是變成了「手機爸爸」和「作業媽媽」。
一位母親分享說,當孩子對她說「媽媽,陪我玩兒會吧!」
自己卻總是拿玩具搪塞孩子「寶貝乖,自己玩會兒吧,媽媽有事!」
而每次看到孩子拿起自己的手機在玩的時候,又會呵斥孩子,如果孩子不情願,自己還會長篇大論,以對眼睛不好等種種理由來教育孩子。
可孩子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到底是受了誰的影響?
我們怪孩子沉迷手機電視,同時,我們又切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與陪伴,間接地把孩子推給了手機電視。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希望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不在於給孩子買了多少書,而是和孩子一起看了多少書,一起去感受了書籍裡面的故事,不是自己一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卻大聲怒吼只知打遊戲的孩子;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熱愛運動交友廣泛,可以帶孩子去爬山、打球,而不是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當宅男宅女;
如果希望孩子將來家庭美滿,就先好好去關愛自己的愛人,讓孩子在我們身上學會愛人的方法,讓孩子成長於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有一句話說的好,「父母恩愛,就是最好的家教」。
成長原本就不是太過玄妙的事情。
希望孩子好好成長也很簡單,只要家長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成長就好了。
希望我們的生命,讓孩子值得驕傲。
那麼,孩子的未來,也會成為我們的驕傲。
麻麻自測:你是哪種類型母親?羋月還是姝妹?
【麻麻自測】你是哪種類型母親?羋月還是姝妹?最近朋友圈都在熱談羋月和姝妹兩姐妹,一個天生手中獲得好牌,卻將牌打爛了,一個卻將爛牌達成好牌,他們孩子的命運也各不相同,不得不說母親的自身修養與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