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啦!這兩種病進入高發期 攻擊目標全是幼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連日來,舟山市婦幼保健院門診就診的發燒患兒增加三四成,原因全是由兩種病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4歲的孩子喊嘴巴疼 為啥?

「醫生,我家寶寶發燒好幾天了,手上、腳上還長了很多疹子!」近日,媽媽抱著豆豆急匆匆地趕到市婦幼保健院。

豆豆今年4歲,3天前開始發燒,體溫在38℃左右,還一直不肯吃飯,一直喊嘴巴疼。

醫生仔細查看後發現,豆豆的嘴裡長了好幾個泡,手腳也都起了疹子,診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入夏以來,舟山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直線上升趨勢。

根據往年監測數據顯示,舟山市5至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

近一個月,舟山市報告手足口病例達百餘例,較上月和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要區分開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由同一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黃烈平介紹,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臨床症狀都表現為高燒,都會長皰疹,但部位不同。

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手心、足底和臀部長皰疹;而患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長皰疹的部位一般集中在喉部。

因此,患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還會表現出進食困難的症狀。

若孩子沒鼻涕、沒咳嗽,卻發燒,同時食欲不振,則很有可能是患了皰疹性咽峽炎。

據悉,這兩種病都屬於自限性疾病,症狀較輕的患兒,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自愈。

但大部分得了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還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性感染,疹子破潰化膿,引發腹瀉、高燒不退等症狀,還有小部分患兒隨病情進展出現手足等部位的丘皰疹、潰瘍,繼而發展成為手足口病。

這兩種病該如何預防?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兩種病均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多發生在6歲以下的兒童。

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不洗手、喜歡往嘴裡塞東西的習慣,更容易被傳染。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持續高熱,體溫大於39℃,退熱效果不好,同時出現精神萎靡、嘔吐、肢體抖動、無力、站不穩或坐不穩的情況,且呼吸增快、減慢或忽快忽慢,必須儘早送醫救治。

黃烈平提醒各位家長,預防這兩種疾病,就需要給孩子勤洗手,讓他們吃熟食,平時注意多喝開水。

此外,室內要保持通風,儘可能地讓孩子多曬太陽。

(原標題《島城家長們注意啦 這兩種病進入高發期 攻擊目標全是幼兒 專家提醒:讓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原作者岑瑜、戴亞欣。

編輯黃寧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年可能是手足口病發病「大年」

每年夏季來臨,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手足口病。昨天,市疾控中心公布最新統計,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杭州手足口病的發病人數大約增長了20%,預計今年是手足口病的發病「大年」。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發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