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為什麼跟爺爺奶奶更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個小男孩,在他才1歲多點時,就由奶奶帶著。

吃飯,由奶奶餵;睡覺,同奶奶睡;玩耍,是奶奶帶;貪吃了,張口叫奶奶;笑了,是奶奶逗;哭了,也是奶奶哄。

每時每刻,都不離奶奶左右,就這樣,跟著奶奶過了一天又一天。

過年了,爸媽回來了,他感覺生生的,怔怔望著。

爸媽想去抱抱他,他掉頭走開,徑直跑向奶奶,或者會掙扎哭起來,大聲叫「奶奶」。

爸媽給他好吃好玩的,他也會要,就是不怎麼開口叫爸媽。

吃飯了,也不要爸媽餵;晚上睡覺,他也是粘著奶奶,爸媽要是去抱走他,就大哭。

爸媽帶他去外婆家拜年,他磨磨蹭蹭要動不動,一百個不情願。

春節勿勿過去,還沒來得及在爸媽懷裡撒熱嬌,他眼看著爸媽又走了,又要等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才見到。

他也不哭不鬧,不跟不跑,靜靜望著爸媽慢慢消失。

平時有了電話,他也是對爸媽的呼喚愛聽不愛,愛說不說。

一年又一年,再見到爸媽,他不躲了,也能叫人了,但顯得那麼勉強,仿佛字有千斤。

他想要什麼了,慮跌倒了,受委屈了,還是喊著奶奶,去找奶奶,一聲聲奶奶脫口而口。

這只是千千萬萬留守兒童的一個小縮影。

留守兒童,成了父母的心頭病。

為了生計和養家,很多人都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一年裡難得和孩子在一起。

千里之外的距離,也拉遠了他們與孩子的心。

即便大人之間,長年不在一起,也會慢慢變淡變陌生。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爺爺奶奶要比爸爸媽媽親。

他們最需要的時候,身邊總是只有爺爺奶奶。

在他們的日常生活里,身邊總是只有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已潛移默化地印在了他們的幼小的心裡。

而爸爸媽媽,只是他們心裡的一個概念,一個影子。

爸媽只是生下了他們,卻很少帶過他們。

他們對自己的爸媽既熟識又陌生,記憶里難以找出多少爸媽的溫暖畫面。

孩子不是在為難父母,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去面對。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才外出打拚?誰不想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還小,還不會想這些問題。

他們只會跟最熟最親的人在一起。

父母也不能怪孩子。

在孩子有記憶的開始,他們的世界裡就少見了你們。

在他們的心中,你們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似乎有你們的存在,印象又不是很清晰。

有時,孩子可能表現得不乖巧不聽話,父母就要斥責,甚至打罵。

在孩子的心中,更是增添了一層隔閡和陰影。

帶他的時候不在,陪他的時候不在,罵他打他都來了。

他的心裡,就是你總是罵他打他。

他感覺不到你的好,感覺到的只是疼痛和擔心受怕。

而相比爺爺奶奶,要慈愛溫和得多,很多時候,都對他百依百順。

在爺爺奶奶面前,他感覺自己就是個小王子。

而在父母面前,他就成了小白兔,想跳也跳不高。

由於從小形成的隔膜,日積月累,有些孩子對父母越來越冷淡。

即使長大了,也是愛理不理,兩代人之間總有跨不過的溝。

生下,容易;養大,容易;成才,不容易。

辛辛苦苦為兒為女,不要到頭來後悔莫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