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幾種心理你不懂,說明你是不稱職的爸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但家長們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育兒專家黃哲說:孩子的有些表現是家長難以控制的,比如說孩子拚命得哭鬧,不停地動,或者坐在那裡不理人,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活動與成人不同,非常複雜。
其實,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於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並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
兒童的心理問題具有特殊性,兒童本身缺乏適切表達能力,所以面對自己的問題他們常會透過一些怪異行為表達,例如:想博取關心而佯裝頭疼、以反抗父母掩飾內心的焦慮。
諸如此等問題,我們絕不可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
其次,兒童心理問題的臨床症狀也不見得與成人相合,例如:憂鬱症;成人可能會有自殺傾向,而兒童卻無此種傾向;同樣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可能是幻覺、妄想、幻聽等,不過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卻是退縮。
另外,由於兒童正逢利用周遭環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階段,如果能及早治療,較具成效、且對孩子的傷害會減少許多,但是若拖延處理時效,就得多費一番周折。
以下10種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咯:
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
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主要原因: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
干預技巧: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
表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以至於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
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干預技巧:尋找心理焦慮原因,轉移注意力對於愛咬指甲的孩子
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
對於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
3容易衝動發脾氣或暴怒發作
表現:有些孩子非常衝動易怒,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而且攻擊性非常強,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於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衝動、易激怒的情況,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後天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干預技巧: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
如果孩子大發脾氣,可以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其隔離在比較單調的場所,冷靜幾分鐘,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果。
除此之外,家長務必要自省,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
4三歲以上的寶寶過度依賴父母或家人
表現: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查醫師的患者中有一名3歲的孩子就像樹袋熊一樣,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主要原因: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症可能跟從小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人有關,比如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讓孩子覺得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干預技巧: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
對於依賴症的孩子,家長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孩子會發現脫離父母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5、過度恐懼
表現:孩子出現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過了正常範圍的恐懼就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害怕天黑,一看到醫生就以為要打針,或是有「上學恐懼症」等。
主要原因:一般來說,對生病、死亡、獨處、黑暗及想像中怪獸的恐懼,在4歲時達到頂峰,而到了6歲以後,開始下降。
能否及時克服恐懼,與孩子從父母身邊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關。
干預技巧:體會孩子的恐懼並安撫+解釋真相
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常常會把想像和現實混淆在一起。
對於還不會表達的孩子,可以多摟抱、拍撫以及輕聲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懼感;對於可以表達的孩子,家長應鼓勵孩子說出來,在安慰孩子的同時適當給孩子解釋真相,比如說說為什麼會天黑。
6、退縮行為
表現: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後,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
主要原因:退縮行為可能是先天適應能力差導致,但也跟後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家長從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或是過分照顧和遷就,就會造成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差。
干預技巧: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
7、厭食和偏食
表現:有些孩子長期食慾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主要原因: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干預技巧: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
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8、6個月至兩歲的寶寶屏氣發作
表現:有的嬰兒在遇事發怒、驚恐或不合意的時候,突然會大哭不止,直到呼吸暫停,嚴重者甚至伴隨嘔吐、抽筋,而後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叫屏氣發作,又叫呼吸暫停症。
一般發作時間在半分鐘~3分鐘之間,可數月一次或一日數次。
一般在6月至2歲內發作較多。
主要原因:這個時期的嬰兒還沒學會說話,沒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滿等情緒;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殊不知寶寶的任性是從襁褓中就開始養成。
干預技巧:及時安撫孩子
父母平時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儘量避免情緒方面的刺激,以減少寶寶屏氣發作的次數。
9、拔毛癖
表現: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而且經大人反覆勸說之後無法改善。
主要原因: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
干預技巧:找出焦慮原因並改善
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裡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0、撞頭、打滾等行為
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牆。
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
干預技巧:弄清自虐原因
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採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並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係等。
如有必要,應該諮詢心理醫生。
一位幼兒園老師說:"請父母們注意了。
看到你們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言談、行為舉止和玩兒法,我就看到了,你們在家裡是否互相尊重,使用了什麼樣的語言、行為什麼樣。
"這段話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孩子的成長中需要良師益友。
其實做孩子一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並不難,這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在血緣親情關係上,再建立一份友誼。
兒童健康的保健知識
兒童保健的主要內容就是要讓孩子身體、心理都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合理安排日常活動
孩子需要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生活制度,飲食的安排也要有規律,此外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2.預防疾病和意外傷害的發生
日常加強健康護理,做好疾病防護,同時要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孩子出現意外傷害。
3.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
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學校,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
給孩子制定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幫擴吃飯、學習、鍛鍊;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和牙齒;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坐姿、站姿、走路的姿勢等;要保證孩子,每天吸收足夠的營養,睡眠時間充足;預防孩子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 潛質
兒童心理健康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我國的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結合孩子的特點,認為心理健康的孩子需要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潛質。
1.智力發育正常
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需要符合該年齡段的特徵,是心理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
如果智力發育正常,那麼孩子在進行自己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時能夠保持注意力集中,並且記憶能力正常。
而且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尤其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有探知欲。
2.情緒保持穩定
小朋友心理是否健康可以從其情緒表現發現。
儘管健康的孩子也會有消極的情緒,但是延續時間不會太長。
他們能夠控制和合理地表現自己的情緒,情緒起伏小相對平穩。
總體上來講孩子積極樂觀。
3.和同齡人友好共處
和同齡人和諧共處,有同情心,沒有明顯的嫉妒、孤僻、欺負他人行為,能夠在集體中相處愉快,樂意為集體付出。
4.誠實守信
實話實說,行為舉止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例如不偷拿、不故意損壞別人的東西,勇於承認錯誤,做錯事不會隱瞞。
5.自尊自信
受到讚美會高興,受到批評會羞愧,做事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喜愛,不願意做被人責罵的事,做事大方不畏縮。
6.有獨立思想
一歲以上的孩子對穿衣有要求,三歲以上的孩子希望可以幫家長做事,並且在意自己的形象。
· 做法
為了開發、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但是不過分溺愛、關心孩子。
2.儘量多讓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玩耍。
注意不要在孩子的玩伴面前嘲笑或者責罵孩子。
3.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形成良好的榜樣。
在小朋友面前切勿喜怒無常,甚至使用嚇唬、賄賂手段。
4.不要強迫孩子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不要太苛責孩子,同時也不要過於誇讚孩子。
5.要懂得換位思考,幫助孩子分析目前的處境並教會他如何解決問題。
兒童健康的急救常識
當孩子遭遇意外傷害時,家長會馬上想到送孩子去醫院。
事實上,現場進行的急救措施對成功搶救是很有幫助。
1.溺水
需要馬上將孩子救上岸,讓孩子俯臥在家長的軀幹上,孩子的頭和腳自然下垂,並不時地抖動一下,孩子體內的水就會流出來。
注意清除孩子嘴裡的異物,保證孩子能夠自然呼吸。
如果孩子已經沒有了心跳,需要對孩子進行緊急心肺復甦,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將孩子送入醫院治療。
2.燒傷、燙傷
首先需要用冷水沖洗孩子受傷的地方,不低於5分鐘,給傷口降溫,減少傷害程度。
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者布條包住孩子的傷口,把孩子送進醫院治療。
家長不要擅自給孩子塗抹藥膏或者戳破孩子的水皰。
3.觸電
要快速脫離電源,如能切斷最好,或者藉助絕緣物體等挑開電線,比如木棒,亦或讓觸電的孩子遠離電源,再儘快將其送入醫院治療。
4.鼻出血
用大拇指、食指用力按住孩子鼻翼的根部,時間在5到10min。
讓孩子張開嘴巴呼吸,吐出口中的穢物,防止血液進入孩子的胃部。
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敷在孩子的額頭,幫助孩子止血。
5.誤吸
如果孩子不小心將果核、小玩具之類的物品吸入到呼吸道中,出現呼吸不順暢、面色青紫的症狀,家長需要立即採取措施。
先在椅子上坐好,讓孩子背對著家長在其腿上躺好,孩子的頭部和前胸保持下垂。
其中一隻手固定好小朋友,另外一隻手按照一定的節奏拍打孩子的背部,最好是孩子的肩胛骨之間的地方,使吸入物品夠順利被咳出。
6.寵物咬傷
首先控制住寵物,不要讓它再傷害人。
然後用大量清水洗凈孩子的傷口處,直至無寵物唾液殘餘,然後用乾淨無毒的紗布將傷口包好,儘快帶孩子就醫。
只要孩子的皮膚出現傷口,無論大小都需要去醫院,讓其注射狂犬疫苗。
7.食物或藥物中毒
中毒的原因、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家長唯一可以做的是帶上導致孩子中毒的物品將其趕快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8.一氧化碳中毒
首先關閉出氣口,將孩子移到空氣流通性好的地方,注意給孩子保暖。
給孩子吸氧尤為重要,因此家長需要儘快帶孩子就醫。
如果孩子心跳和呼吸已經停止,需要給孩子做心肺復甦。
兒童健康之體檢
一般人會認為只有大人需要定期體檢,這種想法其實不正確。
孩子還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因此定期體檢非常重要。
事實上,檢能夠發現孩子身體中潛藏的毛病。
1.身材矮小
在我國,患有身材矮小的人約占百分之三,發現得越早,尤其在青春期之前發現,那麼成功治癒的幾率就越大。
家長可以把孩子每年體檢的身高記錄下來,然後製成一幅曲線圖。
如果呈下降趨勢或者呈平穩的狀態,就說明孩子的生長出現了問題。
大致說來,如果孩子三歲之前每年身高增加達不到七厘米,三歲到青春期這段時間身高每年增加達不到四到五厘米,青春期每年身高增加達不到5.5厘米到6.5厘米,就需要及時就醫。
2.肥胖
肥胖已經成為全人類問題,我國青少年的肥胖人數每年也在增加。
孩子肥胖和超重的標準和大人不同。
如果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肥胖,需要找醫生進行診治。
3.糖尿病
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一般人空腹檢查血糖不正常的機率是1.67%,而肥胖兒童血糖異常則達到了8.9%,而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應該控制在每升含量低於5.6毫摩爾。
如果肥胖或者超重的孩子有家族肥胖病史、糖尿病史等,可以進行檢查來確定是否得了糖尿病早期和高胰島血素症。
4.高血壓
高血壓嚴重時才有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平時看不出來,所以早期不容易發現。
在中國,兒童高血壓發病率為1%-3%,年齡在15到17的青少年的高血壓發病率為7%。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低齡化,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血管出現問題。
我國兒童總的高血壓發病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之間,十五歲到十七歲的青少年的發病率大約是百分之七。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呈現低齡化,致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心血管出現問題。
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兒童時期就可出現。
美國的研究證實,年齡在10-16歲的青少年中很多人的血管已經出現異常,而這些人多為肥胖兒。
美國科學會建議孩子三歲後就應該檢查血壓,以便儘早發現問題。
5.血脂異常
如果孩子小時血脂曾出現異常,那麼其以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增加。
如果十歲的孩子出現血脂異常卻沒有及時治療,那麼孩子成年後患冠心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可能性會更大。
應對孩子生長發育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每年定期給孩子體檢。
除了身高、體重、視力之類的常規檢查,還需要檢查孩子的血液、尿液、血糖血脂、腎臟功能等。
兒童用藥誤區
藥用於療疾病,但倘若服用不當也可引發疾病。
對於還在生長發育的孩子來說,用藥不慎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1.濫用退燒藥
發熱是人體自身十分重要的保護機制。
一些新媽媽每當發現孩子發熱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真正的病情很可能因此被掩蓋。
一般體溫高於三十七攝氏度就是發熱了,而孩子的腦部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全,孩子生病會發熱,其他症狀卻並明顯。
因此,發熱是檢查孩子患病情況十分重要的證據,倘若小朋友一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燒藥,可能會掩蓋了孩子的病情。
此外,藥物有副作用,例如阿司匹林會造成孩子皮膚、肺部、大腦等出血;非那西丁可以將孩子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轉變為高血紅蛋白,紅細胞會因此而供氧不足導致組織缺氧,情況危急時會出現抽搐、昏迷等情況。
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退燒藥。
需要查明原因,對症下藥。
如果孩子的體溫沒有超過三十八攝氏度,就不需要吃退燒藥,在治療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就可以。
如果孩子的體溫過高,甚至超過三十九攝氏度,並且可能發生驚厥、抽搐等情況,就要吃退燒藥了,同時利用物理方法幫助孩子降溫,例如用酒精擦孩子的身體、在頭上放一個冰袋等。
2.抗生素
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呼吸道感染都是因為病毒感染,此時不可以用一般的抗生素,可能會讓病毒產生抗藥性、不良反應,甚至造成藥物的浪費。
孩子生病後,家長不要給孩子用鏈黴素之類的抗生素。
如果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孩子的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出現頭昏、耳鳴之類的情況,甚至失聰。
八歲以下特別是剛出生的孩子,如果食用四環素之類的藥物,牙齒會發黃,對牙釉質的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3.一病多藥
孩子患病,有的家長會急忙給孩子服藥。
如果藥物種類過於雜亂,藥物之間會發生化學變化。
不僅會削弱藥物的效果,讓孩子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會增加毒性。
如果同時服用磺胺和VC,小朋友腎臟中毒程度會加深;青黴素和阿司匹林一起食用,青黴素的抗菌作用會降低。
如果小朋友生病,同時給孩子服用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藥,亦或是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一起用,也會威脅孩子健康。
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上述的危害。
4.體弱與補藥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吃補藥,當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強壯,但是由於缺乏相關的知識,可能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
專家建議家長,如果孩子的身體比較健康,最好不要給孩子吃補品。
如果大於五歲的孩子身體比較虛弱,可以諮詢醫生後適當吃一些補藥。
5.維生素
維生素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但是維生素並不是越多越好。
而且不少藥用的維生素可使孩子出現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如果服用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中毒;如果食用太多魚肝油,孩子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心情煩悶等,還會對孩子肝臟和腎臟造成傷害。
儘管水溶性維生素比較安全,但是仍需要小心,如果孩子吃太多vc可能會患上脆骨症、尿路結石等。
兒童健康十忌
1.發胖。
肥胖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容易出現平足、弓形腿等情況。
2.偏食。
偏食會帶來營養的缺失,而孩子三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將來的智力發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暴食。
如果孩子吃得過多,腸胃中的消化液不夠用,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食物可能會堆積在腸胃中。
4.罵食。
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在一旁責罵,孩子的心情就會變得煩躁,影響食物消化,容易營養不良、精神萎靡。
5.多糖。
為了不讓孩子的牙齒被蟲蛀掉,應該讓孩子少吃糖,特別臨睡前更不要吃。
6.過咸。
如果給嬰兒期的孩子吃太鹹的食物,未來很有可能會得高血壓。
7.刺激。
最好不要給孩子吃添加香料、色素、防腐劑等物質的食物。
此外,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要注意挑選,恐怖、刺激故事別講。
8.揉眼。
實驗證明,手上存在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數量大概有4到40萬個。
因此揉眼睛會對眼睛造成不好的影響。
9.挖耳。
1g指甲垢中細菌和寄生蟲卵數量多達數十億,所以不要讓孩子養成用手指挖耳朵的壞習慣。
10.蒙睡。
如果孩子用被子蒙著頭睡覺,其生長發育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
1.少喝飲料多喝水
各類飲料例如果汁、碳酸飲料等含有的糖分和電解質都比較多。
如果孩子喝太多的飲料,那麼很可能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孩子運動後出了很多汗,家長最好給孩子喝白開水幫助孩子補充水分。
2.飲食不宜過於清淡
夏天天氣比較熱,孩子比較容易上火,因此飲食要清淡。
但是由於孩子還在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如果飯菜過於清淡孩子易營養不良。
所以夏天孩子的飲食也要豐富多樣,應該適當給孩子吃新鮮的魚肉、蛋類和肉類食物以及豬肝之類的食物。
3.飲食不宜過涼
夏天瓜果蔬菜種類比較多,家長可以做一些涼菜給孩子吃。
但是如果孩子貪涼吃涼菜,那麼消化系統功能會受到影響,出現嘔吐、腹瀉等狀況。
4.大汗後不宜沖冷水澡
如果孩子大量出汗後洗涼水澡,那麼原本已經張開的毛孔會迅速閉合,血管收縮的速度也很快,影響身體機能,容易得病。
5.午睡時間不宜太長
否則大腦神經中樞會受到一定抑制,腦細胞部分毛細血管封閉時間久了,血流量也會有所減少,孩子睡醒後精神不濟。
6.在空調房裡待的時間不宜過長
一直開著空調的房間空氣不流通,新鮮空氣供應不足。
在這種環境下呆太久,孩子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能力會有所下降,可能會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出現腹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