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早教機構「喧賓奪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兩年,早期教育越來越熱。
打著「早期開發腦潛力」等旗號的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大眾面前。
僅三四個月齡的嬰兒就被抱著參加早教班,許多幼兒下午剛走出幼兒園的大門,又被送到教育機構學習舞蹈、國學、英語……幼兒的很多節假日是在奔走於各種教育機構中度過的。
但是,將幼兒教育「外包」給機構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當下,早教機構大多以「培訓中心」的名義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當地的教育部門缺乏對早教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其教育質量、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師資質等無從保障。
許多早教機構為了吸引生源,常誇大其詞,標榜自己是全球同步、天才教育、某領域的第一品牌。
這種運營模式下,許多早教機構只注重追求高利潤,投入課程質量的精力有限,其課程價值有待商榷。
據人民網一項關於「家長購買早期教育課程行為」的調查顯示,80%的參與者認為「早教無效果」,但現實中我們身邊卻有許多家長為孩子報了這樣那樣的早教班,這種矛盾折射了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育兒焦慮」——儘早培養更多特長,讓孩子順利通過重點小學的入學面試;打下濃墨重彩的教育履歷,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
殊不知,在幼兒最喜歡遊戲的時候逼迫他們去學習文字和字母,實際上是將學前教育變成學前學習甚至是提前學習,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反倒會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
學習雖然是學前教育的任務之一,但並非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學前期是幼兒乃至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身心發育才是首要任務。
另外,幼兒的學習方式與成人並不相同。
學前教育與兒童的生活交錯並行,教育在兒童生活中展開,兒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活著,接受著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孕育於生活的學前教育構成兒童完整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
生硬將教育從兒童的生活中剝離出來,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實際上,早期教育的著力點更應該聚焦於幼兒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家長身上。
在生命的早期,幼兒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會通過微妙的方式將社會文化、社會規則、道德觀念等價值內容傳遞給幼兒,這樣的教育是早教機構無法替代的。
這就不難理解眾多歐美國家著名的學前教育項目,如開端計劃、確保開端計劃,在為處境困難兒童提供高質量學前教育的同時,也要為幼兒的父母開設育兒課程了。
相比於早期教育機構,家庭更應承擔起教育幼兒的主要責任。
教師與家長還應該關注幼兒的內在世界,幫助幼兒建構自我。
自我系統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三個子系統對保持幼兒的人格完整有重要作用。
幼兒期是幼兒建構自我的關鍵時期,成人應該愛孩子和接受孩子,在互動中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良好的自我體驗、積極的自我控制。
學習技能固然可以讓幼兒「有一技之長」,但是這卻要犧牲幼兒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付出無法構建自我的代價。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是這個道理。
不可否定,早教機構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的。
如果能夠理性判斷、合理選擇,就可以利用早教機構促進幼兒的發展,但在其過程中切勿放棄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的「領地」,讓商業機構喧賓奪主。
(李麗華 作者單位: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
蒙氏早教,不僅是為孩子起航,也是為家長打開了一扇了解孩子的窗口
周五晚上小寶的爸爸參加了小寶學校組織的蒙氏早教課,回到家讚不絕口。似乎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在小寶只有1歲的時候就與蒙氏早教結下了淵源,當時,偶爾參加了本地一家新華幼兒園的公開課,在公開課上,小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