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了,你會扶他起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天,參加了某社團組織的一次聚餐活動。
那晚的小明星是一位才一歲多的小男孩兒,玉雪可愛,誰都想去逗他玩一會兒。
我看著也喜歡,因為感冒並不敢太往前靠,只遠遠地望著。
小男孩路走不穩卻不肯老實呆著,四處走,走到我附近時,忽然摔倒了。
我剛想伸手扶,又猶豫了,一是因為自己感冒,二來,孩子這樣跌倒是沒有必要扶的。
正遲疑間,男孩的媽媽幾步竄過來,一把抱起孩子,狠狠地瞪了一我眼。
是在怨我沒及時扶起孩子?
其實這麼大的孩子走路跌倒,沒什麼太大反應時,完全不需要扶,他自己會爬起來好不好?這樣隨意地扶了,看似愛孩子,可真的是對他好嗎?
小男孩跌倒時並沒有哭,他媽媽抱起他,焦急地問:「寶寶你沒事嗎?哪裡疼?嚇死媽媽了。
」隨著她的嘮叨,孩子「哇」地哭起來了。
原本沒當回事的跌倒,因為母親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害怕的情緒,他變得膽小起來。
如果媽媽總這樣扶他起來,孩子看似得到了足夠的關愛,可也容易給他造成膽小、依賴性強的毛病。
我曾見過一個三歲的男孩跑著跑著摔倒了,半天沒爬起來,等他爸爸過來,他才費了半天勁爬起來,那額頭已摔出來一個包,手也出血了,卻沒有哭。
他爸爸反而心疼得快落下淚來,強忍著對孩子說:「孩子,你真堅強,爸爸給你擦擦。
」
他爸爸說自己應該算是「虎爸」,孩子從會走路起,凡是跌倒了,他從不扶,也不讓家裡人扶,總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久而久之,那孩子摔倒了就自己爬起來,根本不哭,摔得重了些也如此,特別堅強。
很佩服這位爸爸,相比之下,我要差一些。
女兒剛會走路時跌倒了,我也去扶。
有教育經驗的一位姐姐提醒我,那樣做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自立意識會很差。
看似很小的一個動作,給孩子留下的卻是深遠的影響,影響到他今後的性格形成。
記住她的話以後,女兒再跌倒,我便狠著心不去扶,即便她哭著喊著叫媽媽,我也只狠心地站在她前方,笑著朝她伸出手,告訴她:「寶寶自己起來,到媽媽這裡來。
」次數多了,摔倒了她便會自己爬起來。
但如果摔得太狠了,半天爬不起來,我還是會忍不住去扶。
還好,只有那麼兩三次。
事實上,孩子慢慢長大,受到的傷害遠不止跌倒而已,若連跌倒了都做不到自己爬起來,將來遇到別的傷害,又如何能夠自我療傷,迅速復原呢?而一個小時總被照顧,沒有一點點抗壓能力的人,根本沒有承受能力,更沒有獨立能力。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那個男孩小時特別受家人寵愛,被照顧得特別好。
他小時摔倒了就在地上趴著,別人不扶絕對不起來,因為從第一次跌倒開始,每一次都有人來扶,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不知道跌倒了應該自己爬起來。
長大了,他學習上沒有什麼前途,偶爾出去打幾天零工,累一點受不了就辭職回家,如今快30歲了還在父母身邊混著,是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他爸媽特別後悔,但沒有一點辦法讓這個成年的兒子學會自己「站起來」。
每個人都脫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同樣,每個人的童年經歷也會左右他長大後的思維模式。
父母愛孩子總想給他最好的照顧,不讓孩子受傷害,但父母不可能總在孩子身邊,那時孩子跌倒了又有誰來扶呢?
前幾天,給我女兒新買了自行車。
晚飯後,她一個人下樓去騎,開始騎得還不錯,轉彎時卻摔倒了,車子壓在了她身上。
我當時站在樓上看得直心疼,恨不得飛過去把車子拉起來再扶她。
可我沒有翅膀,只能眼睜睜看著她自己從自行車下面抽出腿來站起來,再扶起自行車。
每一個孩子將來都得獨自面對很多事情,與其讓他們長大了再來補小時這一課,不知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經歷多少磨難,還不如在小時便告訴他們很多事情都需要靠自己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
他的痛沒有人能代替,還是自己承擔比較好。
雖說學走路的孩子跌倒了不用扶,但首先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環境,在水泥路、地板或者地磚上練習走路時,要看周圍有沒有尖銳的東西,避免孩子因跌倒受到意外傷害。
其次是孩子跌倒了,大人要先控制自己,不要失聲尖叫嚇到孩子,仔細觀察,若孩子沒有特別難受的感覺,要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
等他習慣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之後,連這句 「自己站起來,到媽媽這裡來」都不用說了。
對於不習慣這樣爬起來的孩子則要多鼓勵幾次。
若孩子摔得較重,半天爬不起來,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否需要幫忙,看實際情況適時出手。
另外,對於跌倒之後的孩子要細心觀察,看他是否有受傷,詢問他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若孩子精氣神十足,一般就沒什麼問題,若哪裡碰到了,還是要認真檢查,傷得重了則要及時就醫。
教育男孩,家長要遵守這些原則,孩子未來想不優秀都難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男性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男人不僅需要照顧家庭還要拼搏事業,如果沒有一顆堅毅的心,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一個男人很難成功。而這些能力和素養都是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累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