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溺愛孩子的八大表現及危害!請家長過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獨生子越來越多的時代,一個嬰兒往往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不知不覺被家長們過分溺愛,以下十大溺愛表現,請家長們過目。

 

溺愛表現一:特殊待遇

日常表現:

(1)吃「獨食」: 好的食品全家人捨不得吃,給孩子一個人吃;

(2)過「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

危害: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溺愛表現二:過分注意

日常表現:

(1)以孩子為中心: 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2)「人來瘋」: 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危害:這樣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暴躁、自私。

溺愛表現三:輕易滿足

日常表現:

(1)買買買:和寶寶逛商場時,孩子要什麼買什麼;

(2)零花錢過多: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等

危害: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溺愛表現四:生活無規律

日常表現:

(1)生活沒規律: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2)祈求央告: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等

危害: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溺愛表現五:包辦代替

日常表現:

(1)不讓孩子做家務:常常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2)不讓孩子自理:不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

危害: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溺愛表現六:過分保護

日常表現:

(1)限制探索:孩子要玩水,「冷」!;孩子要在地上爬,「髒」!;孩子要丟東西,「打」!

(2)大驚小怪: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大人值得深思。

(3)限制社交: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成為了父母的「小尾巴」,最終成為「家裡橫」

危害:孩子變得懦弱,剝奪孩子獨立;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溺愛表現七:不忍心管教

日常表現:

(1)父母害怕哭鬧: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2)當面袒護: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危害: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是非觀念,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溺愛表現八:不忍心管教

日常表現:

(1)父母害怕哭鬧: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2)當面袒護: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危害: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是非觀念,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文 | 網絡

圖 | 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論「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熊孩子」,這個詞肯定不覺得陌生。面對別人家的「熊孩子」,是不是會有「如果是我家孩子,早就要被打了」的心態?那面對自己家的孩子呢?是不是也是「熊孩子」呢?論「熊孩子」是怎樣養成的,我們看看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