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他還是個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今,每個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長輩們很多時候都是在用溺愛的方式養育著孩子,什麼都順著孩子,對於孩子做跨過道德的事情甚至無所表示,父母對孩子採取溺愛、遷就的教育方式,替他們承擔一切過失,孩子很可能變成依賴性極強且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惡霸。

出了事情,父母一句平淡的「他還是個孩子」仿佛一切都是能被原諒的。


一場家庭聚會上,一個120斤的熊孩子,從背後狠狠地推了一位孕婦一下,還好親戚急忙護住孕婦,才避免流產。

事後家人問孩子為什麼要去推孕婦。

熊孩子滿不在乎地說:「我看電視上說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


電梯裡,三個孩子坐電梯到9樓,一名男孩出去之後按下了18樓的電梯,將已經出電梯的小女孩重新抱進去,可誰都沒想到,18樓的護欄恰好損壞,小女孩到達18樓後,朝門外走去一腳踩空,不幸墜亡,男孩就是殺人兇手。


一輛公交車上,七歲男孩無緣無故用腳踢了坐在對面的一個年輕男子三下。

沒想到男子突然站起,將小男孩過肩摔,重摔在地,並緊接著用腳在小孩的頭部狂踩三下。

事情發生得太快,旁邊的乘客反應過來連忙站起來制止。

被暴打的小男孩當場癱軟……


他們有很多甚至不是無心之失,更不是一時衝動,他們就是昭然若揭的壞!人之初,性本善,原本純真無邪的孩子是怎麼演變成這樣恐怖的存在

蠻橫霸道、自私無理的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群於人苛刻、卻對孩子萬分寵溺的長輩。

父母是離子女最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對象。

而家教是一個家庭的內在靈魂,是為人父母的最高人格體現。

正因為身後有這些人的維護,他們才敢肆無忌憚;正因為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錯也會有父母出面擺平,他們才無法無天有恃無恐!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避免這情況的出現呢?


1、不要特殊待遇

如果什麼時候都給孩子特殊照顧,有什麼好東西都給孩子留著,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這樣孩子就會自感特殊,習慣於高高在上,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關心他人。

2、不過分注意孩子

很多家庭都習慣以孩子為中心,家裡的事物安排都圍繞著孩子,當親戚好友來訪,也常常圍著孩子逗他玩。

對孩子過於注意,孩子便會容易驕傲。

因此,他會覺得自己是家裡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歡自己。

3、不要輕易滿足孩子,更不要有求必應

對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慮,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哭鬧,因此就對孩子百依百順。

容易被滿足的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生活、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新聞裡面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4、不包辦代替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於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結果導致孩子三四歲了還要父母餵飯、穿衣,五六歲了還不會做簡單的家務。

這樣孩子就不會變得勤勞、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進心。

5、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膽小的,往往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地擔憂而導致孩子膽子越來越小。

如果父母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少一些擔憂,多一些鼓勵,在摔跤後不大驚小怪,而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孩子就不會變得懦弱膽怯。

6、不剝奪獨立

沒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讓孩子走出家門和別的小朋友玩,孩子一脫離自己的視線父母就變得十分緊張,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無異於被剝奪了獨立性,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擔心無能、喪失自信。

7、不當面袒護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有了爭執,總是有父母偏向、保護自己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錯誤。

有的家庭里,孩子受懲罰時總有爺爺奶奶出來替孩子說好話,時間長了,孩子就把家裡管教較松的那個人當做自己的「保護傘」,結果不僅使孩子性格扭曲,是非觀點混淆,甚至還影響到家庭的和睦。

如果父母能夠做到以上七點,那麼對孩子的愛就能遠離溺愛,讓孩子健康成長。



每一位剛剛出生的寶寶都是一張潔凈,單純白紙,父母的教育就是在這白紙上面寫字的筆,寫出來的內容就決定了紙的性質和定向。

父母的理性、正確教育,不僅是對孩子本身的一種責任,更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怎樣避免溺愛孩子?

1、不要特殊待遇如果什麼時候都給孩子特殊照顧,有什麼好東西都給孩子留著,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這樣孩子就會自感特殊,習慣於高高在上,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