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孩子
小姑娘哭了,在我的課堂上,並且毫無徵兆。
她抬頭看著我,胖胖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是第一次給這麼小的孩子上課,也是第一次碰到有孩子在課堂上哭,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本能地停下來,蹲在她面前,為她擦眼淚。
我害怕她身體不適。
小女孩沒來得及回答我的詢問,倒是旁邊女生大聲回答我:「老師,是她沒有自信。
」
什麼?我還沒反應,其他孩子開始七嘴八舌:「上次課她也哭了!」「她每節課都這樣,楊老師都不理她了!」
我把擋在她眼前的劉海撥到一邊,看著她的眼睛。
小女孩抽泣著說:
"他們都會背,就我不會,嗚...」
班裡的孩子大大小小,從一年級到五年級。
他們在智力發育水平、理解能力方面是有差異的,對他們的要求不能相同。
大一點的孩子短時間內能夠背誦一首五言絕句,剛上一年級的她不能,她又無法接受有人比她背得快。
下課後,她把自己裹在窗簾里,遠遠地看著打打鬧鬧的同學,情緒很低落。
為了轉移她的情緒,我讓她給同學們表演她擅長的拉丁舞。
沒想到,大家的掌聲,也沒能讓她高興起來,還一直在說:「我就是比不過她們。
」
看著她畏縮、小心、沮喪的樣子,我心裡不好受。
才一年級的孩子,心裡有如此大的重壓。
凡事都要與人比,比過了開心,比不過難過,孩子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比較,是人的本能
人先天就有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渴望被別人認可、被別人崇拜,認為自己就是最強的那一個。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猴王心理」。
如果父母的「猴王心理」過重,爭強好勝,會直接或間接地引導或影響孩子去處處與人相比。
只是,一比較就會有輸贏,分強弱。
若比較的後果差強人意,孩子自己會失落,父母也會去責怪孩子。
以下的語言也許是你經常對孩子說的:
你呀,就知道玩,你看人家兵兵,天天學習,成績多好呀!
看你一身髒得,又闖禍了吧!你看人家曉冰多聽話,從不惹大人生氣。
你咋這麼笨呢?這首詩背多長時間了,還記不住,隔壁芳芳兩遍就背出來了。
你再這樣不聽話,我們就不要你了,讓浩浩來做我們的孩子。
這些話,有時是父母一時氣憤口不擇言,有時是父母使出的激將法,有時是父母覺得面子受損,得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生氣。
可這些話一出口,對孩子是怎樣的傷害呢?本就受傷的心,怎麼受得了父母的一再指責?
記得我家以前的鄰居,是一對化工廠工人夫妻,文化程度低,工作又苦又累,工資還不高。
他們對女兒英子的希望就是好好學習,出人頭地,不再受父母受的罪。
英子只要考得不好,我在家都能聽到隔壁的嘶吼:
你怎麼那麼笨,連算數都不會,又比人家少了兩分,怎麼不去死。
你這豬狗不如的東西,父母供你上學容易嗎。
英子還被限制與同學玩耍,「成績那麼差,還好意思跟人玩,你好意思,我都覺得不好意思。
」
漸漸地,英子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悶不吭聲。
整個人內向又自卑,成績也一落千丈。
成績下降,父母責罵;父母責罵,更加考不好。
終日躲在家裡,不願與人交往,一見陌生人就全身發抖,社交出現障礙。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
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繫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
自卑的人自我價值感低,甚至無價值感,這種對自我的否定,其實是對自我的攻擊,導致自我封閉、抑鬱症的發生。
俞敏洪曾經花十年時間才從自卑中走出來,他說:"自卑是一種比狂妄還要糟糕的情緒,因為它導致你怕失敗,而什麼都不敢去做。
"
而現在我才明白,什麼都不敢幹,才是最大的失敗。
嫉妒也是比較的附產品
嫉妒是一把雙刃劍。
適度的嫉妒使人不斷努力,去追趕、去超越。
周國平給嫉妒定過性,他說:既然嫉妒人皆難免,也許就不宜把它看作病或者惡,而應該看作中性的東西。
只有當它傷害自己時,它才是病。
只有當它傷害別人時,它才是惡。
小孩子的嫉妒心理表現出來,只是小病小惡。
比如:家裡來了小客人,父母傾注的熱情多了,小孩子就會噘嘴生氣,甚至橫加阻撓。
別的小朋友穿漂亮的新衣服,會哭鬧著讓媽媽買,甚至還會要求燙頭髮、塗口紅,就是要把對方比下去;
玩遊戲必須自己贏,如果輸了,就會破壞遊戲,強詞奪理。
二胎家庭的同胞競爭障礙也來源於同胞間的嫉妒。
《媽媽是超人》綜藝節目中,賈靜雯女兒咘咘因為嫉妒媽媽抱妹妹,出手將妹妹推倒在地。
有時候,小孩子的嫉妒僅僅是出自對母愛占有的本能。
而父母有意無意地比較,才會讓這種嫉妒變本加厲。
今年六月,山東淄博發生的初三學生殺人案。
起因就是源於嫉妒。
犯罪嫌疑人秦同學和受害人馬同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不分伯仲。
秦同學的父母是教師,馬同學的父母是普通工人。
在秦同學父母眼裡,出生於教師家庭的兒子就應該比馬同學強。
父母的壓力讓秦同學嫉妒心盛。
聖經說:「由於魔鬼的嫉妒,死亡進入了世界。
」
慘案就這樣發生了。
法國思想家拉羅什福科在他的《道德箴言錄》里也說:「嫉妒是萬惡之源,懷有嫉妒心的人是不會有絲毫同情心的。
」
嫉妒只會使人攻擊性增強,變得狠毒。
正確評價孩子
孩子小,他們對自我的評價更多源自親近人的評價。
當孩子年幼的時候,家庭就是他們的全部。
家庭教會孩子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孩子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
這是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的觀點。
要正確評價孩子,父母要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
好孩子不是比出來的,而是愛出來的。
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要讓孩子明白,即使TA不是最優秀的,哪怕一敗塗地,父母的愛也不會消失。
德國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父母要用愛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會更勇敢。
父母要承認自己不完美,並能做到去學習去提升自己。
父母要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掌管好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不斷學習和提高教育的技能。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會犯錯,但教育無小事,請懷一顆敬畏的心去培育孩子。
-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
在成長中,修正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正確引導孩子參與競爭,放心讓孩子吃點苦頭,磨練抗挫折的能力。
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簡訊》一書中寫道:
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或伴侶,難免想比較:"你為什麼就不能像那個誰呢?"嗯,對家人一定有期許,但最好別比較,比較多了,彼此都學得嫉妒和怨懟,毫無養分。
因此,父母的心態要平和。
要成為孩子的人生教練,讓孩子成為球場上的球員,允許孩子犯錯和受挫。
加強孩子「逆商」的培養,既要贏得起,更要放得下。
如果真的控制不了要去比較,請聽一聽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的建議:
向孩子強調,成功的定義是,自己不斷努力以及取得一點一滴的個人進步,而不是與他人的成就進行比較。
請鼓勵孩子與自己比,別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的孩子。
作者簡介:禾 甜,富書籤約作者,混跡於媒體圈的碼字工,在兇猛都市披荊斬棘,心卻嚮往東籬採菊禾田飛歌。
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媽媽,我同學今天說他家有八套房,海南還有一套,誰聽他的話就可以去他們海南的家玩,我們家為什麼不在海南買房子啊。」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同學之間互相攀比,這是小孩子之間最常見的現象了。很多...
幼兒嫉妒心強 父母如何疏導?
什麼是嫉妒?嫉妒是一種複雜敏感的情緒,當他人某方面比自己優越時產生一種憤怒、羨慕等情緒發應,往往伴隨著攻擊、報復、自卑等不良心理。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具有不良的影響,會妨...
接送孩子上學,可以不用開豪車,但這種行為令讓孩子感覺很自卑
小孩子們都已經開學了,馬路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車輛又排起了長龍。家長有開著豪車的,也有騎電動車的,還有家長騎自行車或者乾脆步行,雖然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一樣,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沒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