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方式選得對,與孩子的交流事半功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喇叭:兒童行為的心理原因測試(免費,請點擊,打開後,點下方「測試」圖標)

感謝家長提供的照片,照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聽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

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其實,出現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沒有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呢?

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

衝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不要對孩子管得過細

很多家長愛子心切,對孩子關懷過了頭,在這個問題上,最突出的就是吃飯和寫作業。

吃飯的時候,家長怕孩子吃不飽,不斷地給孩子夾菜,讓孩子吃這吃那。

在父母看來,這是對孩子的關心。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孩子吃飯的興致,為孩子偏食、厭食埋下了禍根。

如果孩子發育正常,沒有出現營養不良,家長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吃還是不吃,的確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如果孩子正餐吃得不好,家長除了管住孩子在飯前不要吃零食,還要自己做到吃飯不挑挑揀揀。

在飯菜製作上,儘可能做到合理搭配,然後再考慮味美可口,以便勾起孩子的食慾。

和吃飯一樣,家長過度關心孩子寫作業的事情,也會敗壞孩子寫作業的胃口。

孩子會覺得寫作業是家長的事情,從而失去自主性。

所以在這些事情上,家長不要對孩子管得過細

接納孩子的做法

我們管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而且要做到方法得當,不抹殺孩子個性,更不能傷害孩子。

比如女兒看過幾部韓劇後,便喜歡上了韓版衣服。

但是爸爸不喜歡,所以一見到女兒穿那種「寬寬大大」的衣服,爸爸就皺眉。

有一次,出去訪友,爸爸強令女兒不要穿那樣的衣服,孩子就很生氣,結果好好的聚會因為穿什麼衣服而泡湯了。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或者習慣作用。

家長只有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改變孩子的做法。

如果強迫孩子改變,孩子就會產生不滿情緒。

這樣的情緒積攢多了,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隔閡,甚至產生逆反情緒。

到那時,孩子不但不聽話,還會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所以當孩子的行為不影響人格發展,涉及不到道德問題的時候,家長即使看不慣,也不要事事干涉,更不要跟蹤、監視孩子

因為孩子畢竟是不同於父輩的一代人,他們在不同與父母的社會環境中長大,所以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真實地做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

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占7%,音調占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想關係融洽,不可缺乏溝通。

讓溝通成為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通過溝通我們將生活的「垃圾」扔掉,將心靈的「垃圾」扔掉,通過溝通我們一同帶著愛帶著祝福帶著希望進入夢鄉,並以平靜的喜悅去迎接明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喬巨勇白領-與逆反期孩子溝通七技巧

尊重孩子平等對待父母喬巨勇應避免對孩子的行為過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對待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自由探索,這是從源頭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的辦法,讓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