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只是想聽你說句「對不起」而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你辛辛苦苦為孩子準備好食物,但孩子不是不吃就是邊吃邊玩時,你會不會叉著腰發脾氣?
當你給孩子洗澡時,他只顧玩水而不顧身體健康和安全時,你會不會叉著腰發脾氣?
當你滿心以為孩子可以安安靜靜地畫畫,回頭卻看見他把顏料塗畫到牆壁上時,你會不會叉著腰發脾氣?
當孩子面對你的脾氣時,他會不會哭泣?會不會害怕?會不會……消失不見了?
1
向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可能會犯的錯誤,因為我們都有難以控制情緒的時候。
如果不能成為不發脾氣的父母,那麼你至少可以做一個能夠說「對不起」的父母。
溫情的話我們都會說,道歉的話我們也都能說。
但往往在面對最親近的人時,我們反而難以說出一句溫情的話。
但更難的卻是父母對孩子說一句「對不起」。
因為我們往往傾向於把自己放在一個統治者的位子上:
「我是孩子的媽媽/爸爸,為什麼要給孩子道歉?」
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2
在中國人的慣性思維里,父母在孩子眼中一直是絕對的權威。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向注重面子的中國父母似乎從來不願意和孩子們溝通內心,更不用說主動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而根據美國一項跟蹤了52組家庭的研究調查表明: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作父母對自己的愛的表達。
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你的道歉可以讓孩子的心理創傷得到很好的療愈作用。
而且道歉是用另一種方式向孩子傳達愛意。
很多家長覺得向孩子道歉會損害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
但是,我們要清楚這一點:父母不是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需要關愛,也需要尊重。
在一個家庭里,家長的威信不是因為他做事一貫正確而建立起來的。
而是他能夠實事求是,嚴於律己,才能真正的在孩子心裡建立權威。
3
有一天父親上班時看到兒子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很生氣,當即喝止他,讓他和同學道歉,並令他放學後立刻回家去。
放學後,父親回到家,兒子已經等在門口了。
可一見面,父親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
說道: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了這裡,我卻遲到了。
兒子驚異地接過糖。
隨之,父親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裡。
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給你。
那個兒子更驚異了。
父親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他手裡,說:對不起,一開始誤會你了。
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
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兒子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說:爸爸,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他們畢竟是我的同學。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會要求孩子道歉。
但父母也會犯錯。
當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錯過了與孩子的約定;
當父母不明真相,而誤會了孩子;
或者因為自身情緒問題,衝著孩子發了無名之火......
為人父母者,是否也應該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呢?
一句對不起,是將孩子作為獨立個體而尊重對待的表現。
是父母以身作則承擔責任的表現,更是對孩子愛的撫慰與表達。
當父母能夠為自己的「錯誤」而向孩子認錯,並且道歉,不僅不會損害父母的威信,還能增加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
4
父母的道歉,可以教會孩子什麼?
1、分辨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的道歉能讓孩子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人人都有可能犯錯,更重要的是犯錯之後我們該怎麼做。
承認過錯,通過挽回錯誤和尋求原諒是一個人有勇氣的體現。
而通過撒謊和迴避去粉飾太平是懦弱和不可取的行為。
2、教會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道歉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是一種示範。
給孩子一個參照,在犯錯的時候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3、讓雙方關係更親密
在孩子面前坦承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可以拉進彼此的關係。
能夠讓孩子體會到:承認錯誤並且用自己的行動修復錯誤會讓雙方的關係更親密。
4、孩子與父母之間對等的關係
對孩子道歉是把孩子視作獨立的人格和個體,表達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更為對等的關係,以便建立今後更加寬鬆的對話環境和親子氛圍。
5、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通過道歉去贏得孩子的原諒,孩子會通過感受自己原諒時情緒和心情變化的過程來更好地理解道歉這個行為。
當他下次犯錯的時候,他能更好地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會通過道歉來贏得他人的原諒。
5
其實多少父母對孩子管教容易、打罵容易、疼愛容易,哪怕說句「我愛你」也容易,但卻難以說出那句「我錯了」。
承認「我錯了」,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靈魂不過也是一個卑微的存在,不會因為父母身份的加持就自動變得優越。
但其實,在錯誤面前低頭、顯得卑微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最高大偉岸的存在。
同時,由於父母的良好榜樣,孩子也自然會長成明辨是非、三觀溫良的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