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去學心理學,必要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時會在一些心理學的專業課上遇到一些家長,他們是專門來為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來學習心理學的,這些心理學課程一般3天課程就要在2000元以上,如果是外籍老師授課,費用一般在4000元以上,有階段性課程,學費上萬……家長們不僅要付出經濟,還要花時間,或請假、或逃課來學習,精神實在可嘉
,學習心理學就是整個家庭的福音!
想當初自己也是「為了孩子」而進入這個領域,結果幾年學習下來,卻把自己學成了專業心理諮詢師,呵呵,我可是全職學習和進修的哦
,學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療的研究生課程、學習能力訓練理論研究及親歷教學研究效果和可行性
、考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北醫進修
、其它如元認知系列課程、青少年焦點、美國學習困難兒童教育、家庭治療、敘事療法、團體治療、歐文亞隆團體治療、實踐……長程系統治療課程學習,易術表達性心理治療導演班、中德完型心理治療長程班、兒童遊戲心理治療系統培訓、抗挫力訓練師……
而且當一個專業方向向縱深進入時,內容將被細分成若干分枝,已經沒有現成的課程可學,就要大量閱讀……當國內的研究及實踐未及時,還要想法設法從專業圖書館、國外去找去買……
涉及到兒童,既要懂心理又要懂教育,既要學習兒童發展史,又要從已有的成人心理問題反觀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是怎樣造成的成人後的心理陰影,如何避免和預防;一旦有問題出現,如何干預消除影響;家長的價值觀、教育認知和行為模式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出現問題如何配合……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心理學,就說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了解基本理論,還要懂得理論如何聯繫實際。
在教科書上從來都沒有你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實際問題,心理學家們用猴子、老鼠、自己的孩子就推斷出了認知、大腦、情感關係等各種理論,
你雖然學習了教科書理論,但結合到自己的生活中時,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不僅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了,去問問老師吧,他們都會很有禮貌地告訴你:「我不知道,不好說,有可能……」
不確定性頓時將你的焦慮提高,這時你可能懷念的就是原先不懂時的痛快淋漓。
於是看看市面上的流行書,教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書,雖然那些書倡導的基本理念跟教科書上是一致的,但它的實例可能會讓你更明白理論是如何聯繫實際的,當然多數靠你「猜」,因為作者也沒說是啥理論,就是做了效果好。
但是,當你廢寢忘食的讀完後,你看到自己孩子時,大部分情況依然是不知道怎麼面對。
每個孩子千差萬別,你看了那個大師的書,但那個情形不見得適合你,因為首先你(孩子的媽或爸)就是與眾不同的,
你以為的「你的孩子」其實並不一定就是你認為的那樣,因為首先你是假設自己跟別的父母一樣,而事實上,你們可能一樣麼?
回答是不。
因為你的爸爸媽媽和她的爸爸媽媽也不同。
不同的父母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孩子,就是雙胞胎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是麼?
心理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況且,書——太平面了,文字是難以讓你領略到心理學那神奇的力量的。
再說心理學課程,目前完全針對家長的課程其實並不多,系統課程更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真正意識到「父母學些心理學才是給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的家長並不多。
2、3天課程要2、3000的培訓費用對於有經驗的諮詢師來說並不多,因為成熟的心理諮詢師自身的培訓費用就很高,還要大量實踐,我們說「諮詢師能走多遠,就能帶著來訪者走多遠」,但這個價格也只有極少一部分家長能接受,很多人寧可用這錢去吃飯購物也不願意來付學費,「生來就會做父母」是大多數人的心態
。
需求少,市場小,自然沒人願意做。
這也是一些家長跟著心理諮詢師聽專業課程的原因。
但這樣做,至少會有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心理學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學基礎理論不實踐也是不懂,實踐不學療法也無從下手,歐美註冊的療法就有1000多種,每一方面,每一療法都有一個深遠的體系,如果是短期課程每次只是一個主題,不論是寬度還是深度都不夠——它只是大海里的一瓢水,對你能有多大用處?就算對你很有幫助,可是你孩子的困難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這瓢水真的就適合你麼?眼前這個不菲的學費也只是一個工程的一小部分,需要再投入,你能有多少預算和時間?呵呵,為了一個孩子,你到底能有多少投入?
除非最後你的目標修訂為——心理諮詢師,呵呵。
另一方面,專業課程多是心理師,或心理學發燒友參加,有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每個人專業深淺差別很大,個人內在整合與否的差別也大;心理學課程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既是理論實踐的再學習,同時也是個人成長、整合諮詢師內在能量、修復創傷的場所;在心理能量比較集中的場裡,就好像隨時要爆發的小火山,還沒有調和好的能量可能就會爆發,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心中的那個「替代人」,會有不確定的危機;
而且課程上也難免要做一些案例或者分享等,更難免不觸及你的內心,如果你有創傷(經歷某事一年以上仍難以釋懷,有時自己並不自知),遇到類似事件勾起你的「難受」,而你並不知道要如何去處理它,有可能一下就扎得很深,
而又沒有人發現你的困難,你怎麼辦?(心理師們有他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渡過,而你可能目前還不具備)
今天一位同學晶就說起她介紹一位朋友參加一個普通心理沙龍以後受傷回來,而晶也不知道怎麼辦,受傷的那個更不知道該怎麼辦,由於關係複雜,他倆也不方便挑明,所以那個傷口相當於就那樣敞開了,如果不割開,至少外面看起來還好,有她自己防禦的方法包裹著,現在打開了又沒有找諮詢師進一步處理,只是老公帶著她出去旅遊「化解」掉一部分,心結沒有真正得到干預,它依然在那裡,只是被再一次壓了下去,以後可能會再次浮現,而且經過這次擾動,它可能會頻繁出來。
媽媽這樣的狀況當然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本來是為了幫孩子,卻起了反作用。
所以有心理問題,尤其自己還有孩子的人,不為自己,為孩子也要儘早去尋求幫助,進行處理。
這需要克服一個觀念問題,就是其實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這其實很正常,有些人不求助,其實是他不自知,他還不知道如何照顧好自己。
我們身體累了,會去休息、泡溫泉、足療,或者SPA,甚至去體檢;有人心裡「累」了,去放鬆、去旅遊、去……卻不知去找心理諮詢師求助,長期心結不結,會影響人體內分泌,根據你情緒的瘀結導致相應的人體器官分子發生改變,久而久之發生身體病變。
心理、情緒、分子、器官、病變。
這裡說的意思是沒有任何基礎和心理準備地貿然參加心理學活動有可能使自己受傷。
就好像你根本沒玩過CS的人去玩,有人既會打也會躲,有人只會打而不知道躲,還有人只躲不打,而你不會打更不知道躲,所以受傷最多的人一定是你!當然心理學中別人並不是為了打你,他也只是為了抒發、療愈他自己而已。
不論諮詢師資歷深淺,專業要求他們面對這些狀況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發展出相應的應對技巧,這對他們也是磨練。
但你在還不明白就裡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赤裸裸」上陣就很容易被灼傷,而此時你可能還在憐惜別人,還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
呵呵,把心理學描述的很可怕哈。
對於有些場確實是不適合初學者的。
總結,慎重選擇專業心理學學習,如果不是特別愛好,只是為了孩子(自己心理難過也一樣),儘量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幫助,個性化還有針對性,價格比你自己學習會便宜很多很多,就算你請專門長程伴隨你成長的教育顧問跟隨你,價格也一定會比你去自學心理學便宜很多。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學,等你摸索明白了,孩子也長大了!呵呵,而可能其實那只是一個小問題,你說是麼?
有人常去給面部做美容,給身體做按摩,但就不捨得給自己的內心做做保養,有些人是因為錢,而更多的人是怕被別人「瞧不起」「承認失敗」「沒面子」等觀念束縛,認為自己的「難受」自己可以抗,豈不知每個人都會有成長的缺失,沒有人是全能、常勝將軍,心理學、心理治療、再細分兒童心理學、兒童心理治療,這都是一個個既相互聯繫又有區別的「專業」,樂於向有資源的人求助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專業心理諮詢師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臨床經驗、解開心結的方法,可以幫助你看清楚問題,量體裁衣,你可以事半功倍,甚至改寫人生,這是多麼大的人生享受啊!
即使你去學,也不見得就能學懂、學對、不走歪路哈。
自問「我的學習目的是什麼?」:
1、在浩瀚的心理學海洋里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把鑰匙打開心結。
2、給孩子好的環境、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理念,不因為我的無知而傷害孩子。
3、孩子的行為讓我苦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要尋求答案。
4、老師對我的孩子有很多指責、不滿,我不知道老師是否正確,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幫助孩子。
5、我願意多學習心理學知識,求人不如求己,雖然我找到答案需要一個過程,但我接受。
6、我和愛人的關係不好或分居或離婚,我不知道這對孩子有什麼影響?我該怎樣做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7、孩子不跟我交流,或者孩子跟我關係很緊張,我要失去他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8、不信任學習心理學的人,他老師也是心理學專業畢業,但他一樣傷害我的孩子,我要自己學。
9、我對自己的成長有遺憾,希望孩子沒有。
10、我對自己的成長有遺憾,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轍。
11、我對我的父母有抱怨,我不希望我像他們那樣(或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當年那樣)。
12、我對我的遺憾難以釋懷……
13、我的愛人像我的爸爸或媽媽那樣,這讓我不舒服……
…………
請記住:你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