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孩子自信的十大言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比較主觀。
自己一些不經意的言行,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自信心缺失。
以下這十項行為,家長們請一定要注意!
1.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
太多的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為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眾多的學習項目,音樂、繪畫、舞蹈、外語……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遠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性,在學習上產生被動,消極的情緒。
這極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里的責任。
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的無情扼殺。
一個孩子什麼事沒做過,只是學習絕不可能成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從小到大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後,在群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為輕浮
正如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
」
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長如果自己行為上諸多不檢點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就會認為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講得再生動,孩子也不會學會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長在孩子生命早期不聽孩子說話、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會以為這是正常的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狀態,這樣的孩子就無法樹立自尊心。
美國一所孤兒院組織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學生定期來孤兒院給孤兒們以持續一定時間的擁抱、撫摸等身體接觸的愛撫。
結果,孤兒們每次被愛撫後都表現得較為溫和。
原因就是孩子生來就有被關注、被愛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越聰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傷害越深。
很多家長找各種藉口不聽孩子說話。
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麼事也不給我們講明白」,「爸媽只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我想說的話,他們不肯聽!」
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尊重別人,無法安靜下來聽人說話,我們就可以據此測定,和孩子最親近的人平時沒有專注地聽孩子講話,沒有儘可能時時滿足他的願望,無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傷害。
4.破壞性批評孩子
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希望通過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我們把他批評孩子的行為看作一個作用力。
當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為上,即你的批評針對是他的行為,孩子會朝你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的。
反之,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價值上,即你攻擊的是孩子作為人的價值,將使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尊嚴沒有價值,逐漸真的喪失自尊和價值。
今天孩子沒有認真做完作業。
你對他進行指責:「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你就是一個沒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擊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認真,你一句話他就變成一個沒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頭腦中留下這樣的信息:「媽媽說我是個不認真、沒毅力、不愛學習的孩子。
」這些對孩子人格的否定評價將存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負面的心錨。
而另一方面,他會想「我都學習了那麼長時間,只玩了一會……」他會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評根本沒有起到讓他認識到錯誤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麼你孩子還有救。
因為這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
就好像人在打架時急了眼,不管是掃帚還是刀子,拿來就用。
我們的孩子的反應也是同樣道理,他不管你說的道理對錯,隨時準備還擊。
當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反正你認定我是個撒謊的孩子,那我就撒謊!」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
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經無法透過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行為。
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掉,然後又怨天尤人:「他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難道這樣還不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在人前屢屢「造次」,我們家長感覺傷了自尊,就大聲呵斥孩子。
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這是正常的。
殊不知,當眾批評只能讓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
更重要是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惡言惡語不用多一次就夠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傷害了!
每個家長必須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靈也會非常敏感。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將導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無情地扼殺。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他們遵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古訓。
認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開場合,可以直接教育訓斥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記性,才能印象深刻從而改掉毛病。
這些錯誤做法導致的結果和家長希望的恰恰相反——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現得行為粗魯、粗暴無禮、輕率、目無尊長。
請檢索一個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類似行為:
對自己的嬰兒生氣時,尖聲叫嚷,咒罵。
高聲訓斥年幼的孩子:「閉嘴!讓你說話了嗎?」「再不聽話把你扔在這兒,看誰來管你!」
用言語威嚇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不聽話就再也不要回家來!」「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女兒)!」
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破口大罵:「如果你不老實呆著,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長採取讓孩子當眾跪著,公開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變好。
試想,有沒有一個成年人能夠忍受另一個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對待?而孩子的弱小決定他們除了服從以外別無選擇。
而成年人卻不斷以愛的名義在固執的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強行約束孩子、傷害孩子。
全然不顧成年人的規則和孩子世界的規則是不同的,不顧孩子的行為背後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我們親手培植了孩子的無禮和傲慢,然後再向全世界埋怨:「這個孩子他怎麼能這樣……」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覺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來張狂自負的孩子,內心卻並非看起來那麼對自己滿意,他的行為表現只是在以對自己的感覺來對待別人。
所以,家長要時刻銘記: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
孩子生來就有權利得到尊重。
請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大家在教育過程中要絕對避免當眾批評孩子。
原來父母的這10種行為,是造成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他們能夠快樂成長,但是有時候自己對孩子的愛卻極不恰當,甚至會毀掉快樂的孩子。今天,小圈和大家分享一下家長常見的10種常見的錯誤行為,這些行為如果不加以避免,會加大...
家長們注意了,你孩子的自尊心就是這樣被抹殺掉的!
以下11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如果不對這些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精神意義上的人,如果沒有自尊心,就像肉體意義的人沒有脊梁骨一樣,無法站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