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富養」當成養「富二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深有感觸,據說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不僅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窮養兒子、富養女兒」成為了主流教育思想,如今兒子也流行「富養」。
在現代焦慮的社會中,「富養」是一個完全被扭曲的概念。
認為「富養」的意思吃的穿的都要仔細講究,要捨得給孩子花錢。
然而,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是變成了「溫室花朵」,就是養成了一身「公主病」、「少爺氣」。
真正的富養是指:從小要培養TA的氣質,開闊TA的視野,增強TA的見識,讓TA獨立、有主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
提高自己的「內在」,富養自己的「精神」。
然而,所有的「富養」,只因父母從小被愛的不夠,才把這份遺憾轉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黃磊才會說:「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
02 最可悲的「富養」,莫過於寒門養出了「富二代」
我一個親戚有個女兒,因為工作忙,沒時間陪她,覺得很虧欠女兒。
所以對女兒是百依百順,要什麼都滿足她。
家裡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她一個人要打兩份工,白天上班,晚上出門擺地攤。
她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拿來供女兒讀書,給女兒買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衣服鞋子。
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最貴的東西都給她。
在家裡也不用她干任何家務活,什麼都幫她準備得妥妥噹噹。
活脫脫的一個公主,過著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後來女兒讀大學了,自己還不會賺錢,卻有著揮金如土的本事。
比如:她能眼都不眨的情況下,就買了一套名牌衣服。
看到身邊的同學都有電腦、手機了,非常羨慕,也鬧著讓她媽媽買,還得買好的。
手機出了哪款新的立刻換掉舊的。
再後來女兒出來工作了,到處旅遊,工作得不開心就辭職。
瀟洒地買買買,花錢如流水。
經常工資都不夠她花,還要伸手問家人拿。
她還美其名曰:「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
有一次信用卡刷爆,催款函寄到家裡。
我親戚急壞了,趕緊四處借錢幫她還了那個信用卡。
我們也曾說過她不要這麼嬌慣女兒,孩子在成長階段,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想用物質的滿足來彌補陪伴上的遺憾,往往會害了她。
她總是說:「女兒要富養嘛,我省點不要緊,不能苦了她,不能讓大家看不起她,讓她有自卑感。
「
結果女兒非但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父母的辛苦,還變得懶惰、虛榮、奢侈、自以為是。
覺得寒酸的父母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丟了自己的面子。
父母尚在苟且,孩子卻在炫耀詩與遠方。
絲毫看不到父母的付出,拿著父母辛苦掙的錢來換虛榮心滿足的自己。
被富養大的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
卻不曾想,其實,正是父母托舉著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體貼父母的不易,引導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
悲哀的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卻被養成了富二代。
03 富養孩子前先富養自己
親戚的這個事例讓我想起了很早之前看過的一個真實故事。
一個媽媽為了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知書達理、舉止優雅的淑女,花了很多錢投資。
給她報了各種興趣班,跳舞、彈鋼琴等等。
後來卻發現她經常彈琴的時候心不在焉,跳舞也是有氣沒力,看書也是東張西望。
經常吃飯的時候也是大聲說話,蹦蹦跳跳的,還愛嘴裡包飯。
她終於忍不住對女兒發脾氣了,沒想到女兒卻頂嘴道:「你有什麼資格說我,你自己都穿得那麼土,從來不看書,說話大嗓門,一天到晚就會看電視、玩手機。
你自己都沒有氣質,憑什麼要求我要這樣?」
女兒的話讓她徹底無語,她才醒悟過來,原來自己在女兒眼中是這樣的媽媽。
於是她開始改變,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空閒的時間看看書,練練瑜伽、跑跑步,節假日有空和家人朋友出去遊山玩水。
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整個人都自信了。
與此同時,女兒也在慢慢改變,變得越來越好,如一朵慢慢綻放的花兒。
楊瀾曾經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自然會模仿你。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他們的行為習慣就是父母言行舉止的投影。
你想讓TA成為怎樣的人,請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是父母,但我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夢想,我們愛孩子,但是孩子不是我們的全部。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孩子放棄了自我成長,父母的成長才是對孩子更長遠的負責。
養育孩子不是技術活,更像一份哲學,需要我們邊感受邊覺悟,邊實習邊成長。
養育孩子也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育兒即育己。
與其在不停的想:「到底應該把孩子養成什麼樣?
不如好好想想,怎麼能把自己人生中,最有價值的那部分傳承給孩子。
最好的教育永遠來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窮養兒子,富養女?真相讓你大吃一驚!
現在的社會,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度已經越來越高,總是希望把一切最好的都帶給孩子,過分寵愛有時候容易造成溺愛,對孩子的成長反倒是起了消極作用。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窮養兒子,富養女。這話對,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