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低齡化! 你有關注孩子的心裡健康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早上,小編看到了一個令人深省的新聞,一個14歲姐姐痛殺自己9歲的親妹妹,兩道貫穿了妹妹的腹部。

審問期間,究其原因,姐姐答說,因為恨爸爸媽媽偏心,所以要挖了爸爸媽媽的心頭肉,也就是9歲的妹妹。

讀到這一則令人令人震驚又悲傷的新聞,小編不禁的反省,造成這一悲劇的,是誰?孩子固然有錯,但如果父母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平衡好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現在二胎政策開啟,很多家庭會想生二胎,那麼,這個問題就是迫在眉睫了,怎樣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年紀小的孩子自然是要偏向一點的,但有沒有想過大孩子,雖然年紀略大,但他們也畢竟只是個孩子,如果此時對於孩子心理健康沒疏導好,那麼就很容易「闖禍」的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怎樣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首先專家介紹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下面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呢?

1.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少年兒童發展的基礎和主要場所,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融洽與否是影響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現代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父母的期望,這種期望致使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以下兩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是對子女要求過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時不分場合當面訓斥、打罵,要求絕對服從。

這樣會使子女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壓力過大,最終形成憂鬱、孤僻、退縮、逆反心理。

第二種態度是對子女嬌慣溺愛,百依百順,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蠻橫、懶惰、依賴等不良心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少年兒童正常心理的發展都是有害的。

此外,家庭破裂也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傷和失落感。

據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由於缺乏父愛或母愛,產生消極情緒,不愛學習,敵視同學等,由此可見,家庭破裂會使少年兒童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

2.少年兒童自身弱點的不良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種心理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統一體。

處在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期的少年兒童,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幼稚性並存,他們一方面發現新的自我,要求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

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於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定,因此,此時期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環境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

因此,少年兒童自身的人格弱點是其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

3.學校教育失誤的不良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致使許多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甚至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劣,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具有完美的個性和人格要比擁有智慧和能力更為重要。

因為社會用人已不僅僅考核專業技能,卻越來越需要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才。

可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

而且,學校也存在教師的教育方法不正確的問題,有的教師挖苦、諷刺學生,更有甚者打罵學生,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對考分高的學生或家長有錢有地位的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習成績差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當成另類看待,這也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正常心態的形成。

除此,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掛在口頭上,口號喊的響,卻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

4.社會消極因素的不良影響

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廣泛和複雜的。

不良的社會輿論導向、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往往使少年兒童在紛繁複雜的外部世介面前感到無所適從,這對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害的。

社會風氣中的積極方面如新風尚對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進作用,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腐蝕少年兒童的心靈,有些少年兒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講究吃喝玩樂,說大話、假話騙人。

那麼怎樣對於孩子心理健康進行教育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不能的。

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另外,讚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讚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不要在孩子面臨困境時不聞不問,要幫助孩子對目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但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小編在這裡提醒爸爸媽媽,被看孩子小,孩子也是會患上抑鬱症的哦~!

詢問了好網專家,得知,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四大問題易導致兒童抑鬱:

溺愛:現在獨生子女很多,許多父母為孩子創造了優厚的條件,只要孩子的要求,一定及時完全滿足他,以為這樣是對孩子最好的。

而恰恰是這種寵愛,讓孩子從小認為,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一旦某天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就會憤怒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

挫折教育的缺失:因 為父母為孩子包辦了一切,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忽略了孩子應該在摔摔打打中才能逐步成熟。

當孩子的生理年齡已到成熟的年紀,父母又疑惑為什麼自 己的孩子都二十多三十了還像個小孩一樣思考問題。

父母該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遵循了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否剝奪了孩子接受挫折的權利?

在孩子面前宣洩情緒:孩子是在學習和模仿父母的過程中成長的。

如果父母本身就情緒消極,甚至就有輕度抑鬱,不善於處理各種家庭矛盾和問題,孩子勢必也會受 到影響。

如果父母將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與家人抱怨,甚至將打罵孩子作為宣洩情緒的方式,孩子長期受負面情緒影響,心智的成長就會不完善。

缺少陪伴:有些孩子生在離異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工作很忙,長期是一個人在玩耍,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也會對心理成長埋下禍根,甚至長大了會出現暴力傾向、反社會人格。

如果爸爸媽媽察覺到孩子有些不正常,一定要重視起來,也可以及時的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千萬不要把「童言」當「無忌」!!

接下來,我們來簡單說一下怎樣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二胎政策開放以後。

小編知道, 有些父母會發現,老大本來是很乖的。

但是自從有了小的之後就變的很蠻橫,不懂事。

其實這是一種反嬰行為。

有時候,他是故意做錯一些事,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其實背後是他想你多愛他一些。

這時你就要反思了,是否你最近把關注點都落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

你就要告訴另一個孩子並且表現出來,你也一樣愛著他。

要知道孩子都是很可愛的。

如果孩子犯錯了怎麼教育好?當一個孩子犯錯了,不要想當然的想殺雞儆猴。

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動物,他們有自尊心。

不管是老大在小的面前,還是小的在老大面前,都要為他們維護彼此的尊嚴。

假如兩個孩子同時犯錯,一般家長的做法是會怪罪老大不懂事沒帶好小的,會對老大嚴厲,小的管教松一些。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處罰不公正,不能讓兩個孩子都充分合理的認識到錯誤,從而帶來些不好的影響。

俗話說,老大木訥,老二精明。

換句話說,老大老實,老二調皮。

或許就是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產物吧。

很多家長都喜歡比較兩個孩子,把自己認為好的對的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哪個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做的就是好孩子,不按照就是壞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我們不要把我們認為好的套到孩子的身上,磨滅孩子原有的特點。

而是要發現孩子的天賦,給他鼓勵,相信他能做到最好。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催化劑,並且有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

在處理一些孩子間的相處問題的時候,平衡好我們的心態,運用得當的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微信搜索:superbaby_7(長按複製),關注超級寶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