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項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竟是……出乎所有父母的預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有些父母似乎大大咧咧,育兒技巧上也不甚講究,但是他們的孩子卻養得很好;而有的父母讀了很多育兒書,育兒方法也很「正確」,親子關係卻依然存在問題。

為什麼這樣呢?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曾經說過一句話: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做什麼事更重要。

也就是說,若父母人格相對比較健康,是比較放鬆的人,他們即使做一些一般人看起來錯誤的事情,對孩子的人格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相反,若父母本身人格有問題,過度依賴或者控制,那麼他們無論怎麼育兒,過程中都可能散發不健康的味道。

下面所要分享的一個調查,就從一個有趣的角度,反映了我們上述所討論的觀點。

哈佛大學有一個兒童教育研究成果集,其中第五章「怎樣才能成為完美的父母」,有個很有意思的分析研究。

這項研究分析的細節,可以去看原書——這樣說的意思是,請讀者不要輕易否定這項研究。

由於篇幅有限,這裡直接引用研究結論。

研究者開列出16項關於家庭的因素,然後逐一統計分析這些因素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係。

本文僅指成績,不涉及情商之類的考慮。

這16項家庭因素是:

1、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2、家庭非常和睦;

3、父母有著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4、最近剛剛搬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

5、母親是在30歲(或者30歲以後)時候生下第一個孩子的;

6、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後到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裡沒有工作;

7、出生時的體重較輕(指不是過重嬰兒);

8、參加了兒童發展進步計劃;

9、父母在家說英語(這一項可以替換為父母在家說主流社會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

10、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11、孩子是領養的;

12、孩子經常被打屁股;

13、父母參加家長教師協會(PTA,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家長參加的教育組織)

14、學生經常看電視;

15、家裡有很多藏書;

16、父母幾乎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你或許可以自己先猜一下,這16項因素中,哪些和孩子的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研究者的統計分析結論是:

和學生成績高度相關的8項因素是:

1、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2、父母有著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3、母親是在30歲(或者30歲以後)時候生下第一個孩子的;

4、出生時的體重較輕;

5、父母在家說英語(這一項可以替換為父母在家說主流社會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普通話);

6、學生是領養的;

7、學生的父母參加家長教師協會(PTA,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家長參加的教育組織);

8、學生家裡有很多藏書。

和學生成績無關的8項因素是:

1、家庭非常和睦;

2、最近剛剛搬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

3、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後到上幼兒園之間這段時間裡沒有工作;

4、學生參加了兒童發展進步計劃;

5、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6、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7、學生經常看電視;

8、父母幾乎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很困惑,對吧。

許多往往被認為是很有影響力的因素,比如搬家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每天給孩子讀書,卻被證明不能影響孩子的成績。

而另一些因素,比如出生時孩子體重較輕,和晚育(30歲才生第一個孩子),卻被證明可以影響孩子的成績。

這兩組家庭因素的分布,其中有什麼規律?

研究指出,規律就是:

那8項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很多表明的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所謂的「以身作則」;而那8項不能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則是父母的行為,即「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換句話說,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遠比他們對孩子做什麼,採用某種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響孩子。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實際上,除了遺傳因素,決定孩子學習成績和人格發展的,一定是父母的行為,包括他們對孩子做了什麼。

那麼,為什麼說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他們對孩子做了什麼更重要呢?

那是因為,真正決定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麼的,是你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你有意去做什麼事。

刻薄一點兒說就是:你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

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天天興致勃勃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讀書。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打麻將,家裡日日都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牌技和牌運,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麻將更大。

對他來說,麻將牌而不是書,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政治家的孩子,從小就看到父母在家中舉行政治集會,和同事商討各種政治話題,很自然地就會掌握其中的言談舉止和交往技巧,雖然他很可能意識不到這是在學習。

商人的孩子,從小就見慣進貨銷售、盈利虧損。

如果他長大以後決定經商,即使是新手,他對商業的理解和興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輩子拿工資從來不知道商業風險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當然,論及人,結論永遠不會絕對。

相反的案例一抓一大把。

而且,上述規律,不應該成為個人逃避努力的藉口。

決定你生活和命運的,永遠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人。

揭示這條規律的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但說到底,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或者說,你的性格和優缺點,很可能就是你子女未來的性格和優缺點。

誠實者的子女也可能成為騙子,但更多的騙子,是從小就從家裡學到了撒謊和欺騙之術。

勤奮者並不能確保孩子一定也同樣勤奮,但如果你日上三竿還在高臥,就別為孩子的懶惰而怨天尤人了。

如果父母能擁有飽滿的愛,那麼這份愛必然會慢慢流淌給孩子。

親愛的,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贊,記得轉發、評論、點讚哦,關注頭條號「繪本奧斯卡」,盡收全球頂尖繪本!感謝您的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