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心!比「喪偶式育兒」更恐怖的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喪偶式育兒」之後,最近又火了一個詞兒,叫做「詐屍式育兒」

何為「詐屍式育兒」?

科普一下,是指父親在家庭育兒中「死又死不透」,日常習慣性「裝死」,但時不時突發性跳出來刷一下存在感,效果堪比恐怖片。


在教育中經常缺位的父親,偶爾在「看不慣」的事情上跑出來管教孩子,或是責怪埋怨母親,用「詐屍」兩個字來形容這種父親真是太形象了。

日常場景大概如下:

母親辛苦做了一桌飯菜,熊孩子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當媽的管教「愛惜糧食,不能挑食」,整張餐桌正瀰漫著博弈的味道,此時此刻,當爹的抱起孩子一邊下飯桌一邊念叨「不就吃個飯,至於麼。

不想吃就不吃。

可是這個爹,既沒有給老婆做過飯,也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餵過飯!

比如,當媽的陪娃睡覺,娃大半夜的不肯睡要看動畫片,肺都快氣炸,畢竟地球人知道,「哄睡」是個要命的職業,多少媽媽為此快成「燥怒狂」……

可是,正義正言辭堅持要孩子好好睡覺不看視頻,結果說時遲那時快,當爹的從客廳跑進來,塞過一個iPad,嘴裡振振有詞:別吵了!就看10分鐘!

可明明整個晚上他都窩在沙發刷手機打遊戲,地兒都沒挪,快坐成了佛。

比如,平時對孩子教育不聞不問,自認為「賺錢養家」就是功不可沒。

然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不間斷,無定時地質疑、指責,好像不陪娃的他萬事皆知,天天管孩子的媽仿佛白痴。

「為什麼隔壁張三家的孩子跟咱兒子同齡,卻比兒子長高了一個頭?是不是你給孩子做飯有問題?」

「我看同事李四家的孩子都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了,咱閨女怎麼什麼都不會?你興趣班怎麼報的?」

「最近孩子見到我也不搭理我,這麼大了不懂事嗎,你平時怎麼教育的?」

……




就是這些平常要麼不露面,要麼不吭聲的爹,綜藝出其不意地出場方式,強行刷一刷存在感。

要麼強調一下自己男主人的地位,要麼彰顯一下為人老父親的權威。





可實際上呢,這種「詐屍式育兒」,既沒有雪中送炭,更沒能錦上添花。

經常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形式,成功地做到了在育兒上「拖後腿」,在親子關係上「狂撒鹽」。


「詐屍式育兒」簡直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


詐屍式育兒仔細來講,其實算是喪偶式育兒的一部分。

之所以更讓人痛心,是因為「喪偶」就全當不存在,媽媽一個人撐起整個天,但也一個人完全說得算。

可「詐屍」意味著好死不死,還會「活」過來扮演育兒路上的程咬金和絆腳石。

遭遇喪偶式婚姻的媽媽們本就要面對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沉重壓力,特別是職場媽媽們,還要頭頂職場高壓。

在外已經有一個難纏的上司,回到家還要對付一個啥也不懂卻指手畫腳的「boss」!內心一萬句「給我3D地滾」好嘛。


為什麼產後前三年是離婚率高峰期?

因為新晉媽媽們,最不需要的就是不懂得體諒自己的老公和啥也不會幹的孩子爹。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家庭矛盾的爆發點大都在孩子的教育?

因為不論是任何階層的家庭,有了孩子以後,都會把「教育」放在首位。

以母親為主體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媽媽們為孩子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

在升級打怪永無止境的育兒之路上,她們需要的是神助攻,而不是豬隊友;當人到中年陷入迷惘的時候,她們需要的是有效建議和積極肯定,而不是毫無鋪陳的否定和指責。

身邊有朋友開玩笑:中年女性之間的友誼如何維持? 不用誇她美,使勁誇她孩子就好。

以此類推,有娃夫妻的感情何以為繼?最浪漫的告白不是「我愛你」,而是「你把孩子教育地真好」。

「詐屍式育兒」,不僅影響夫妻關係,損壞家庭和諧,還會直接耽誤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就是父母「站統一戰線」。

有問題有意見,夫妻雙方私下溝通商討,但切記不能當著孩子面產生分歧異議,甚至激烈方式的爭吵。

詐屍式育兒「唱反調」的形式,不僅傷害了母親的感情,損害了母親的威信,還攪亂了孩子的思維,分不清孰是孰非。

降低了「教育效果」,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直接導致對孩子「管教」無效。


父親缺位,孩子也許需要一生去釋懷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曾做過一份人口特性分析,對對一萬多名同期出生的50歲的英國人進行調查。

發現一個共性,就是童年有父親參與帶娃的人智商更高。

還有研究顯示,年少「父愛缺乏症」的孩子,在成人以後,貧窮的幾率要比普通孩子高5倍,輟學率和犯罪率也更高。

包括兒子與父親的關係影響性格養成,女兒與父親親密程度影響未來婚姻擇偶等等。

在關於「詐屍式育兒」評論里,有一則留言,講自己小時候爸爸忙,沒時間陪自己,基本見不到人,結果有一次全家在吃飯,爸爸突然回家把自己拎起來就踹。

原來,是因為他在朋友家看見別人家孩子鋼琴彈得好,覺得自己孩子沒人家好就直接一路高速開回家打人。

直到現在他都三十歲了,還難以釋懷,一直不敢與父親對視。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真的會延續一生,甚至代際傳遞。

親子教育節目《爸媽學前班》里,劉璇老公王弢在鏡頭前多次坦言與父親關係不好,父子倆親密度有問題,甚至曾經和母親說「我很恨父親」。






小時候父親很少陪伴,卻對自己非常嚴厲,經常打他。

母親告訴他,因為父親小時候自己也沒體會過父愛,所以他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如今作為父親的王弢,意識到這種親密關係出現的問題,不想與自己的孩子產生類似嫌隙,所以有意識得克服、學習如何正確的為人父母,有些「痛」才不會延續到下一代。

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希望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

《奇葩說》曾辯論過「如果一個父親每周陪孩子時間不到12小時,是否應該取消父親這個稱號?」




童年經歷過父愛缺失的顏如晶說的一段話讓高曉松淚目,分享給大家,更分享給那些「假裝不在」偶爾「詐屍」的父親們:

孩子的人生就像一部連續劇,從一到二十歲,如果你不看,那麼二十歲以後,你就再也看不了了。

那些看電視劇卻不追劇的父母,會跳出來質疑「為什麼這個男的和那個女的在一起了?」,你沒看,還可以補回去重看。

但孩子的成長,你再也補不回來。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希望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


做個有情有義的爸爸,別仗著「父親」的稱號,就自以為是。

否則讓孩子叫你一聲「爸」? 叫個頭啊!



身邊有一個男性朋友,年輕的時候忙事業,現在兒子快上高中了,他的事業算是順風順水了,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跟兒子相處了,兒子總是離他很遠,對他有些敬畏有些怕,朋友總是想彌補兒子,可是除了能在物質上滿足他,無奈不知道還能做些啥。

有一次他跟我說,以前覺得工作最要緊,可是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感情上的隔閡真的是補不回來了。

現在他生了二胎,是個女兒,把所有閒暇時間都給了她,似乎是在女兒身上重新尋找當父親的感覺。

可是,兒子呢?

曾經看過一個TED的演講,說的是時間管理。

有一個特別扎心的結論:那些看似很忙的人,其實自己心裡有一個事務重要性的排名,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他認為重要,那麼就算再忙,也一定可以抽出時間來做。

如果他說沒有時間,只是因為他覺得重要性還不夠。

所以,捫心自問一下,陪伴孩子這件事,在我心裡的重要性排第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