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家長才是最大的「元兇」!六招幫你矯正他們暴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
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後組建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後來組成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
我們很多時候看國外的電視劇,電影或者一些新聞能了解到,國外對於孩子家庭的教育跟我們中國有著很大的差異。
國外總會看到孩子受到家長打罵,或在學校受到過老師的批評,或什麼重大創傷後,都會去找心理醫生,因為這些已經影響到了他們長大後的生活。
但是在中國,似乎我們都不太把這個當做一回事。
是我們太堅強了嗎?還是外國人太矯情脆弱。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曾有學者分析,原生家庭對於孩子後期的成長,以及性格形成等等,都有十分大的影響。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剛降臨到這個世界,都是單純的小天使,經過後天家庭的渲染,就會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
但這個性格,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
脾氣暴躁沒有耐心的家長,通常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脾氣暴躁;而脾氣溫和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性格溫和。
因此,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脾氣以及說話的方式。
但如果現在孩子已經出現脾氣暴躁等現象,家長們有應該怎麼辦呢?
1、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
首先我們應該需要知道孩子發脾氣是出於什麼原因,是因為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還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亦或者是孩子是否對自己的要求缺乏理性的判斷。
我們要知道原因之後,問清楚孩子心裡真實想法,才能好好地進行下一步開導。
2、教育的時候需要周圍的人態度一致
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時,周圍的人是一味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使他嘗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老一輩的做法跟年輕一輩的做法通常都是不一樣,基本爺爺奶奶都會袒護著孩子,哄著他們,偏袒他們,而爸媽的做法卻是相反的,這個時候就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出現一個十字岔口,十分不利。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並不能一味的偏袒,而是應該要教導他,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3、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
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4、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
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
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
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5、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孩子的能力發展有「關鍵期」,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
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
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家長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儘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
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
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新加坡磚家建議,遇到暴躁小孩要講究教育策略
小孩在公共場所大鬧彆扭,又哭又鬧,父母當下該如何處理?父母應不應該在孩子發脾氣時立刻指責他們,還是孩子發脾氣時,為人父母就應妥協,買下孩子要的玩具等等?新加坡磚家南洋仲景心理諮詢中心的張博士提出...
孩子脾氣暴躁?6個妙招專治熊孩子任性發飆,轉走不謝!
看到同事、朋友每每都在抱怨自家的孩子脾氣暴躁,不知道怎麼糾正才好。其實,想要治一治自家的熊孩子,必須用對方法,這樣才能夠起到效果。如果方法不對的話,孩子不接受,你再努力也是沒轍啊。今日給大家盤點...
「暴脾氣」的寶寶又上線了,父母們該咋整呢?教你這六大招
多數孩子脾氣暴躁是後天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愛是造成脾氣暴躁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長對孩子一味地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會使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矯正的方法:1.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是...
如何教育暴脾氣的孩子
「孩子上小學以後,越來越難管教了,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不聽話,一點事情不如他意就會發脾氣……」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但是你們知道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教育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