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寵壞的4種表現!你家娃中招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正確的愛,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陽光。

過去老一輩的教育總是以「權威」來說事,認為孩子必須聽家長的話。

而現在,很多年輕一輩的教育觀念開始推崇不打不罵、高度自由的教育。

但,你真的會愛孩子嗎?

前幾天出去吃晚飯,領桌是一對母子。

那孩子坐在桌子前就沒停止過鬧騰,點了幾樣菜,媽媽餵孩子吃飯,但他不知怎麼的就是不吃:

「我不吃!走開走開!」

那位母親勸了又勸,孩子還是不肯吃,只好作罷。

沒一會,孩子說想吃冰激凌,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對著他媽媽說:「我想吃冰激凌了,你給我買!」

「今天下午才吃了冰激凌,我們改天再吃好不好?」

「不行!我現在就要吃!」說罷,就手腳亂揮,哭鬧了起來。

最後媽媽估計被吵得不行了,趕緊扒拉了幾口飯,帶著兒子走了:「好好好,寶貝別哭了,媽媽這就帶你去買」

這樣的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

家長在孩子面前完全沒有自主性,孩子語氣態度高傲無比,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

孩子被寵壞的4種表現

很多家長都會以「沒時間陪孩子,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他」的心理去對待孩子,通常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疼愛得不得了。

做錯了事,一貫的縱容,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由,給孩子找開脫的理由。

但只要出了家門口,就沒人會把他當小皇帝一樣慣著,熊孩子被別人教訓的新聞,也並不少見。

所以,疼愛歸疼愛,但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個表現,說明他已經被寵壞了。

爸媽最好趁早給孩子糾正過來,不然日後真的很耽誤孩子!

1.經常對家人或外人發脾氣

被寵壞的孩子大多愛發脾氣,會經常因為一些稍不順心的小事就亂發脾氣,動不動就以哭鬧來達成目的,完全不分場合。

因為孩子養成了一種習慣:只要發脾氣、哭鬧,大人們就會滿足自己。

孩子的認知得到了錯誤的引導,久而久之,就學會了發脾氣的怪招!

2.做事總是要談條件

叫孩子做事經常都得不到正面回應,需要反覆重複很多遍並且用各種玩具、食物等去誘惑孩子去做。

其實孩子都很聰明,他懂得利用勞動去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正確的。

但是如果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認真吃飯、整理自己的玩具、清掃一下自己弄髒的地板等事情,都要和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談條件的話,那這種情況多半是孩子被寵壞了。

3.會控制父母,語氣霸道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經常不懂得尊重別人,即使是對父母。

想做什麼時,就用頤指氣使的態度去控制父母。

如不會用:「我想……」「能不能……」「請……」「可以不可以……」這些詞語;而是經常用「我要...」、「不行」、「你不要...」等詞語去命令父母。

4.什麼都想要,不知道滿足

帶孩子出去,總是一時要那個一時要這個,看到別人家小朋友有的他也想要。

甚至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很喜歡才要,只是物質欲太強,所以往往得到了也不會太珍惜。

孩子是怎麼被寵壞的?

被寵壞的孩子,都有著過分寵溺的父母。

《中餐廳》綜藝中,在節目中的一位媽媽說孩子現在在家裡地位排第一,自己地位被孩子排到最後。

趙薇聽了立馬極力反對寵溺小孩,並且表示當家裡的其他長輩都對於孩子過分寵愛時,媽媽就要理智性的對孩子更加的「差」,去達到一個平衡。

所以別再一度的寵愛孩子,而忘了該有的教育平衡。

而下面這些家長們慣用的育兒方式,你是否還在犯?

1.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是中國人養育孩子的通病。

家長從來不給孩子適當的物質限制,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慾望只會無限放大。

孩子從小沒有培養好物質欲,「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思想會在孩子內心萌芽。

2.從不告訴孩子錯誤

孩子犯了錯,總是不忍心指出孩子的錯誤,而當其他人出來責備孩子時,就站出來偏袒孩子:「孩子還小,不懂事,別怪他。

有一次小區里,幾個小男孩一起玩,其中一個男孩可能與其他孩子發生了衝突,把別人家的玩具大力的扔出去。

這時候,孩子他爸見狀立馬過來了,二話不說帶著孩子給玩具主人道歉。

其他人看了都說:「算了,孩子還小,別太為難他」

那位父親說:「這可不行,這孩子犯了錯,就應該認識錯誤」

不得不說,這位父親的做法忍不住讓人點讚。

孩子犯錯了,無論如何,家長們都應該明確的跟孩子指出來「你犯錯了」,孩子才會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3.過分害怕孩子哭鬧,沒有原則

有些家長為了省心,特別害怕孩子哭鬧,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沒有一點原則的滿足。

這種父母的教育目的只有一種:孩子不哭鬧就行。

可以說,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孩子哭鬧也是要看原因,不適當的教育孩子,哭鬧就會成為孩子要挾家長的武器,想要達到什麼需求,放肆地哭就是了。

4.總是央求孩子做事

「乖,媽媽待會給你買糖吃,你現在把飯先吃了好不好?」

「媽媽給你買變形金剛,寶寶不哭了好不好?」

.....

試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就經常以這種央求的方式去哄孩子呢?其實有時候,孩子該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如果父母低聲下氣的哄孩子,毫無權威可言,那麼孩子也不會尊重你。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有時候寧願將就自己,也不願意虧待孩子。

但是,如果父母按捺不住這份天性,過分寵愛,一不小心就 會將孩子寵成一個頑皮難教的「熊孩子」。

適度的愛加適度的管教,既不過分寵溺,也不過分權威,這樣的教育,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有這4種行為,是被寵壞了!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奶奶帶著孫子在小區樓下玩,小孫子用手一片片的往下扯月季花的花瓣,邊扯邊數個數,「一片、兩片、三片......」好好的花朵被撕個七零八落。有路人實在看不過去了,提醒奶奶制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