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育兒經 為什麼你依舊管不好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面對熊孩子,要寬容,但不縱容。

——by 教育奇葩說

前幾天,一女大學生怒踹4歲女童的事件掀起網民的討論熱潮。

事情原委是這樣的:宋女士陪著4歲的女兒到學校附近的飯店吃飯。

在飯店裡,孩子調皮玩耍,鄰桌的一位年輕女子嫌孩子吵鬧,奔向宋女士的女兒踹了一腳(後來監控視頻曝光可以看到沒踢到小孩,只踢到凳子嚇了小孩)。

宋女士護女心切,進行了激烈的回擊。

該年輕女子是個女大學生,跟同行的男朋友鬧了彆扭,故而把宋女士女兒當了出氣筒。

「熊孩子」遭人厭,這是一定的。

現如今,城市裡甚至出現了一種人群「避孩族」,去餐廳吃飯、逛博物館、看電影等,如果發現周邊孩子多,這些人就會改變原定計劃,對孩子避而遠之。

澳洲媽媽普遍一個人帶3-4個孩子逛商場,經常看到身上掛一個,車裡推一個,手上拎一個,前面跑一個的現象。

但是大部分表現得都是身上掛的那個呆萌,車裡推的那個熟睡,手上拎的那個張望,前面跑的那個跑兩步就跑回來。

有些人說外國家長是任由孩子為所欲為,孩子摔倒了也不扶之類的。

可是他們沒看到,外國家長不會讓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如果哭了,能哄好肯定想盡辦法第一時間哄好,哄不好就馬上帶到母嬰室或者車裡去哄,儘可能的不影響周圍的人。

可是中國家長,一部分哄孩子不得其法,另一部分不理不睬,繼續試自己的衣服首飾,周圍的人看孩子哭的可憐,蹲下去哄哄,甚至還會被中國家長用防賊的眼神盯著。

俗話說的好,自己的孩子不教育,那就等著長大被被人教育。

「熊孩子」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缺愛或溺愛。

缺愛:這種孩子會通過別的渠道來尋求關注;以報復心理來對待周遭的人和事;心理問題嚴重並且缺乏與年齡段相關的認知。

溺愛:這類孩子往往過早的感受虛榮攀比帶來的優越感;過度依賴父母並以此作為霸道的擋箭牌;得寵過易心理自負自尊極強並使之逆反。

帶孩子出入公眾場合的家長們,經常會困惑:為什麼教育孩子往往是「說了也沒用」?原因是越小的孩子在控制自己的行為上能力越差。

國家規定的上學年齡是六歲以上,但課堂紀律還是要靠老師維護。

更何況六歲以下的孩子,他們鬧起來是真的記不住。

另外,中國的大環境過於嘈雜,父母以身作則的力量會被環境中其他人的吵鬧部分抵消,導致教育孩子更加艱難。

雖然中國家長對孩子的管制比較多,但是中國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懂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家長不懂事,他們對公德的重視不夠。

他們不在意或者覺得無所謂所以放縱的行為,對周圍人造成的影響,而不自知。

究竟怎麼做才不會致使孩子成為熊孩子?首先,不斷的提醒,終有一天孩子會養成習慣。

其次,在孩子年紀尚小時儘量避免需要壓抑天性的場合,不強迫孩子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比如坐長途火車聽音樂會看電影之類的。

最後,疏勝於堵,讓孩子有路可走。

另外,管教孩子的前提,是愛他、陪伴他。

隨著孩子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他會獲得更多的自由,他便可以自主決定越來越多重大的事情,他的內心也在接受歷練,他也一定可以感受到父母張弛有度的寵愛,那麼,他不會因為缺乏家庭關愛而沒有安全感,也不會因為長期被溺愛而蠻橫驕縱並為所欲為。

怕就怕,說了那麼多,我們依舊管不好熊孩子。

推薦閱讀:

羅胖不建議畢業生出國留學 站在風口浪尖的豬不一定能飛起來

假如變形計劉思琦的父親是劉墉 她現在應該在學修水龍頭

奮鬥的城市空氣越來越差,你要不要離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位母親的聲討」是將溺愛進行到底

「孩子在公眾場所吵鬧是孩子的不對,我正在那批評孩子,沒想到她奔著孩子就沖了過來,踹了孩子一腳,嘴裡還嘟囔『讓你叫,我踹死你』……」宋女士說,自打女兒出生後,全家人都愛如珍寶,從來沒有打過孩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