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和孩子說話,有啥神奇效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蹲下來和孩子平視
和孩子交流,家長要「蹲」下來。
這不僅僅是一個肢體上的動作,更是一種心態上的表達。
它告訴父母們,要拋棄自己的偏見,放下居高臨下的姿態,把孩子當成是和成人平等的人,和他們平等地交流、商討問題。
要多從孩子的眼光出發,考慮問題,真正地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
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兒童的內心世界原來是那麼豐富、感人,甚至啟示著生命的真諦。
盧勤老師的這個觀點確實很重要。
因為,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不知從什麼時候誕生出了「家長」這個職務,每個做父母的不一定在社會上有什麼領導職務,但自從有了「家長」這個稱呼,似乎也成了一位領導,一家之長也是長嘛,於是在孩子面前不僅以長者自居,而且以領導自居,而且習慣於對孩子發號施令,要求孩子言聽計從,這樣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其實,「父母」這個稱呼比「家長」更科學,更合理,更準確,也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定位。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將會產生兩種神奇效果:
一,你的孩子會收穫到自信。
他們做事就不會畏手畏腳,而且會樂觀向上。
二,你會收穫到孩子的信任。
你蹲下來,和孩子的心會離得更近,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受到父母的平等對待,即使孩子很小,也能感受這種平等和尊重,接受到關於平等和尊重的教育,長大了才能自然而然地能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
因此,蹲下來,無論是用眼神,還是用語言,或許都是最好的一種親子交流方式。
在「今日頭條」上看到本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本文下方的「了解更多」,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如何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
我們常常從各種《育兒寶典》、《教育指南》中看到,在教育孩子上,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平等」溝通……但實際上真正能做到「平等」的父母是很少的,那麼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要注意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