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前是寶寶學習獨立吃飯「關鍵時期」,爸媽千萬別錯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都五六歲了,還不能獨立吃飯,要一口一口地餵。
其實,寶寶很早就開始想要學吃飯,只不過家長忽略了這段黃金時期。
所謂黃金期,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只是一個建議,不能絕對照搬;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發育有早有晚,媽媽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餵養時機。
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需要媽媽仔細觀察和耐心。
萌芽期:10個月
寶寶10個月後,開始對餐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0個月以上的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餐具,而且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
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誌,而且對鍛鍊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後,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12~18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
這時的寶寶很可能因此會把飯菜灑得一身一地。
有的媽媽愛乾淨,也怕孩子吃不飽,不願意寶寶把一切弄得髒亂不堪,往往就生氣地制止寶寶這種行為,豈不知這樣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萌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認為吃飯就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與自己無關。
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吃飯了:
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
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
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寶寶12~15個月,愛上手抓飯並嘗試用匙進餐
1、寶寶愛上手抓飯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許多家長都會竭力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
但是,1歲寶寶手抓食物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愉悅。
寶寶學「吃 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因為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
要知道,其實根本就沒有孩子不喜歡吃的食
物,只是在於接觸次數的頻繁與否,而只有這樣反覆「親手」接觸,他們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2、嘗試用湯匙進餐
1歲左右,寶寶會喜歡跟成人一起上桌吃飯,不能因為怕他「搗亂」而剝奪了他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他盡情地用手或用勺餵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3、孩子討厭束縛
1歲左右的寶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媽媽一邊將其雙手緊束,一邊一勺一勺地餵他。
這對寶寶生活能力的培養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極大的危害,寶寶就會出現反抗或拒食。
寶寶1歲半~2歲,適應並熟練用匙或叉進食
1、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更好了
18個月時,寶寶的控制能力更好,想吃時能比較容易地把食物放進嘴裡,並且當他把食物弄得滿屋都是時似乎更滑稽。
雖然偶爾吃東西時會傾斜湯勺而將食物灑出,但是他還是能夠用勺子盛滿食物並協調地放進嘴裡。
2、寶寶握湯匙的進程
孩子獨立用餐的能力,是隨著雙手和口腔功能發展而逐步增強的。
握餐具的方法也是從用手掌握、用手指握、最後發展到象大人一樣用3根手指握。
送食物入口的動作也是從平行著送進口中、以45°送進口中、最後發展到45°以下的角度。
3、能獨立吃完部分食物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一部分食物。
比如,在碗裡飯菜所剩不多時,讓寶寶自己吃掉剩餘的食物,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
鞏固期:2~3歲
1、吃飯時更會折騰了
2歲的寶寶應該已經能自己進餐了,但如果要求他與全家人一起坐著好好吃飯,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一定會不停地折騰,媽媽一煩,乾脆自己餵吧,這也是許多寶寶直到上幼兒園才被「逼」學會自己吃飯的原因之一。
2、有時會不肯自己吃飯
等寶寶會自己吃飯以後,有時也會不肯自己吃,這時不要過分遷就他,告訴他吃飯是他吃飯是自己的事,讓別人餵飯很羞羞。
使他樹立自立光榮的意識和觀念。
這樣到寶寶上幼兒園後,就不用擔心寶寶自己吃飯的問題了。
想要孩子好好吃飯,避免誤區是關鍵
想讓孩子好好吃飯、獨立吃飯,關鍵是避免餵養上的誤區。
誤區掃除了,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以下這些誤區,你犯過嗎?
1表揚孩子吃飯
吃飯睡覺本來就是人的本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餓了就要吃,睏了就要睡。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讓孩子吃飯,變成了一件需要家人搭上笑臉去討好孩子的事情。
實際上,這種被動的局面和大人的「表揚」有一定的關係。
孩子吃一口,大人表揚一句……這樣的表揚只會干擾孩子吃飯的本能,讓孩子覺得「吃飯是需要被表揚的」,而不是「我理所應當去做的」。
2孩子吃飯時,媽媽喋喋不休
「寶寶張嘴,先吃一口再玩」
「寶寶多吃點魚肉,對眼睛好」
「不能挑吃,肉和菜要吃一點」
……
如果喋喋不休的說教真的能讓孩子好好吃飯,估計所有媽媽都沒有「孩子不愛吃飯」的煩惱了,因為說教真的很容易,張嘴就來了。
但是廉價的成本只能帶來低效的產出,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孩子更不願意乖乖吃飯。
實際上,孩子對食物是有本能的興趣的,大人負責提供食物,每餐合理搭配,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就可以了。
不催促、不建議、不干擾,孩子才能自由地吃,放開地吃。
只有吃飯的興趣受到了尊重和保護,孩子才會著迷地探索食物的新奇和美味。
3讓孩子「孤獨」地進餐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有「優先」進餐的權利,在家人都還沒開餐之前,大人就張羅著給孩子吃飯了。
大人把孩子餵飽了,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吃喝了。
然而「一群人的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吃飽後的寶寶,看著餐桌上熱鬧的大人,心理落差極大,但是又無法表達!
沒有人會喜歡自己一人「孤獨」地進餐,所以爸爸媽媽們,請讓寶寶加入你們的餐桌吧!
4怕髒怕慢
很多寶寶在八個月左右,就開始喜歡自己抓著食物吃了。
但很多爸媽受不了孩子髒兮兮,更看不得寶寶吃了大半天都沒吃完……嫌髒嫌慢,於是向寶寶發出「髒!別碰!讓媽媽餵」的指令。
其實從孩子自主抓食物吃開始,就表明出她對食物有著濃濃的興趣了。
讓寶寶獨立吃飯,不僅能增加孩子自主吃飯的興趣,還能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和小手的抓握能力,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自主地吃,和被動地接受大人「餵」,你覺得孩子會更喜歡哪種方式呢?
5邊吃邊玩
孩子不願意吃,那就邊玩邊吃吧!實際上這種方式不僅無法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讓你在「追著餵飯」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且極容易發生食物誤入氣管的情況。
另外孩子叼著勺子跑,不小心摔倒還可能出現刺傷口腔或咽喉的危險。
所以,在我們家吃飯和玩耍這兩件事是分開的,吃飯的時候不能玩玩具、看電視,更不能追逐打鬧。
但是孩子可以把吃飯當成玩耍,用手抓著吃、勺子舀著吃,刀叉切著吃,都沒問題,只要孩子吃得高興就行。
掃除誤區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除了避免誤區之外,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進餐的習慣」的做法:
1、給寶寶專屬的餐座椅。
餐座椅可以短時間地限制寶寶的活動範圍,不至於跑來跑去。
另外媽媽們需要知道的是,最好在孩子能獨坐之後,就讓他坐餐座椅,這樣最有利於培養他坐餐桌椅的習慣。
2、洗乾淨孩子的小手和餐具,讓孩子盡情抓握探索。
3、如果孩子正玩得起勁,不要強行打斷,要求孩子來吃飯,這樣會增加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的牴觸。
正確做法是家人進餐前「虛張聲勢」,營造出進餐的熱鬧氣氛,吸引寶寶參與進來。
4、允許孩子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
孩子有自己的味覺,某些有「怪味」的食物可能會遭到孩子的拒絕,但這並不是挑食的表現。
5、把食物擺出有趣的造型,也提高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可能有些媽媽會覺得這樣很費事,實際上比追著孩子餵飯要容易得多!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到了該放手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吃飯吧
所謂黃金期,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只是一個建議,不能絕對照搬;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發育有早有晚,媽媽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餵養時機。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需要媽媽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