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父母的脾氣!家長一定要反思一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帶女兒去民國街玩了一下午,途中遇到了一個對孩子大聲咆哮的媽媽。

事件的起源是:

看上去八九歲的小男孩,一邊走路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羊肉串。

他的媽媽走在前面,突然停下來,半蹲著身子繫鞋帶,小男孩沒有注意到媽媽的舉動,手上拿著的羊肉串直接就撞上了媽媽白色的羽絨服。

媽媽來不及繫鞋帶,起身就是一聲接著一聲的咆哮。

小男孩連連道歉,但媽媽似乎越吼越氣,越氣越吼。

媽媽氣不過,順手就給小男孩兩耳光,孩子有些委屈,反駁到:「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都道歉了,你別發火了行嗎?」媽媽一聽這話,更氣了,又開始大吼孩子走路不長眼。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勸這位媽媽算了,但她卻說:「我自己的孩子,我想罵就罵,想打就打,不關你們的事兒!」說完,她一邊走,一邊用腳踢著孩子消失在了人群中……

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忍不住告誡自己:對待孩子,壞脾氣真的行不通。

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類似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調皮;父母越是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越是火爆,孩子也跟著脾氣不好。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冷靜不了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巧妙的化解不良情緒,以至於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1.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把發脾氣換做耐心的溝通。

昨天看到了那一幕之後,我也在反問自己,如果換做是我,我又應該如何應對?衣服弄髒已成事實,即便是無數次的責罵和毆打,除了清洗衣服以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式能夠讓衣服變得乾乾淨淨。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走路一定要注意前方的情況,這一次弄髒媽媽的衣服,媽媽可以原諒你,但如果下一次你再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弄髒別人的衣服。

媽媽原諒你,是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同時也相信你在以後的日子裡可以改正這個缺點。

但是如果今天你弄髒的是別人的衣服,很有可能我們就必須賠償別人一件新衣服,所以不要小看這個錯誤,很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回家以後,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清洗這件衣服的過程,這樣既算是懲罰孩子,也算是教孩子要有責任感,畢竟禍是自己闖的。

教育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把發脾氣換做耐心的溝通,既可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孩子也更能夠聽進你的見解,當然這一切對親子關係的增進有著巨大的作用。

2.不要一味的克制自己的壞脾氣,學會自我情緒管理很重要

我的叔叔總喜歡一味的壓抑和克制自己的脾氣,當堂弟不聽話的時候,他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你繼續犯錯,等你徹底激怒我的那天,你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這樣的結果就是,壓抑已久的情緒最終爆發的時候更加失控,不全誰上前勸阻,都會遭到同樣的打罵。

所以,我並不建議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味的壓抑自己的脾氣,關於這一點,我認為我堂姐做得特別好: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她自己也知道輕易的發脾氣不對,但是如果不發脾氣自己心裡會很難受,所以她會把自己的憤怒和不滿用紙條的方式寫下來,並拿給孩子看。

等到心情平復後再教育孩子,孩子既反思了自己的過錯,也明白了父母對於自己這種獨特的愛。

為人父母,真誠的面的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因為你合理的處理方法,不僅能夠巧妙的消化自己的不良情緒,同時你的做法還會傳染孩子,孩子也就漸漸的學會了像你一樣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3.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並進行有效疏導

當孩子犯錯後,很多家長在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就痛罵一頓,或者痛打一頓,這樣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當孩子做錯事了,家長如果想要公平公平正的處理,首先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把自己的意圖和想法表達清楚,這樣更有利於家長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以及糾正的時候應該從哪個點出發。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家長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也是孩子認為父母理解自己、關愛自己的一個過程。

很多家長總是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愛頂嘴,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家長「唱反調」,其實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沒有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你沒有給機會讓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

不僅僅是家長,孩子也需要將情緒釋放出來,只有允許孩子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孩子的內心才會平復,他才能更好的聽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4.遇事發脾氣,不如多傳遞一些正能量給孩子。

在文章開頭部分,我也有提到,父母的壞脾氣是可以被傳染的。

舉一個例子:小梅的媽媽上班期間,在公司受了委屈。

心情很煩躁,回家之後就橫豎看孩子不順眼,因為孩子比較弱小,反抗的幾率很小,所以孩子就成了她發泄不良情緒的最佳人選。

長時間如此,孩子也就學會了媽媽的這種行為,只要在家裡受了委屈,去學校之後她就把壞情緒發泄在比她矮小的同學身上。


遇事發脾氣,還不如多傳遞一些正能量給孩子。

因為當你向孩子發火的時候,其實也正是向孩子傳遞「不滿和難受可以通過打罵別人來得到釋放」。

在工作上受委屈了,與其回家把脾氣發泄到孩子身上,還不如告訴孩子:「媽媽今天在公司遇到了一些比較難過的事情,但是媽媽也反思了自己,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所以我要努力做一個更好的員工。

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們總是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們是把方向搞反了,因為力度越大,情況就越糟糕。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希望我們多多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規範自己的言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負責任!

(歡迎大家訂閱頭條號「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寶寶愛發脾氣,原因居然是因為你

前兩天,丫頭在準備剪報材料時,看到《新民晚報》上有一封媽媽寫給女兒的信,如獲至寶一般把我拉過去和她一起看。這位媽媽在信中提及,自己「殘忍而冒險」地將只有15歲卻「將叛逆期特質發揮到了極致」的女兒...

寶寶發脾氣,那是因為你不懂寶寶

寶寶發脾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哭鬧不休,或許還伴隨尖叫,在房間裡上躥下跳。家長怎麼勸都不停下來,如果不答應其要求可能鬧得越凶。有的寶寶邊哭邊動手摔東西,看到旁邊的東西不管不顧直接拿起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