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最喜歡你們溫柔的樣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家長會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發脾氣,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錯,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拖拉,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渾,有時候是因為孩子太黏人,有時候是孩子不愛學習……
總之,教育孩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本來想要諄諄教導春風化雨,可往往好言好語還沒說出口,瞬間就被熊孩子點爆了心中的怒火,發泄完了看到孩子淚眼汪汪,又忍不住心疼懊悔,但下一次還是依舊......
用發脾氣懲治孩子的方法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時間長了,孩子已經習慣你的模式,再發脾氣真就沒什麼用,硬碰硬的方式也容易傷孩子的心,以後有問題再想溝通,就難上加難了。
發脾氣的教育方式會帶來二個惡性循環:
一、形成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
我們經常看見,孩子越頑劣,家長脾氣越大;家長越是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發脾氣升級的同時,孩子的壞行為也在升級。
家庭管教經常陷入奇怪的慣性,比如,朝孩子怒吼一通之後,發現孩子的壞行為並沒有改變,於是家長就會想,既然怒吼不行,下次就打一頓,打十下不行,那就打二十下。
家長常常以為是自己的「力度」不夠,其實是方向反了。
奉行「孩子就是要打一頓才記得住」的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犯錯自我修改的機會」的方法,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信任,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看著孩子犯了錯誤而不馬上糾正、教訓,其實是非常考驗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但是,也請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甚至,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自我糾錯的過程。
有了這種心態的調整,自然也就減少了發脾氣的源頭。
很多好脾氣的父母,他們的小孩常常乖得不需要動一個手指頭,說一句重話。
二、粗暴的方式在孩子成年後也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很可能會帶到孩子成人之後的家庭中去,惡劣相處模式變成了「代代相傳」。
所以,有些家族總是對孩子溫言暖語,孩子也悄聲細語知書達禮;有些家族則總是怒火萬丈,每個人都好像爆碳,似乎一點就著。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學習對象。
孩子都不喜歡被訓斥、打罵,但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所以他儘管感覺很受傷,但往往自己成年後也會深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可能會把這種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從原生家庭,帶到自己的新家庭,形成「家族傳統」。
發脾氣打罵不但無效,而且會傷害親子關係。
很多人到了成年、為人父母后跟自己的父母也相處得不好,一打電話就吵架,其根源是因為童年時期這種管教方式帶來的心理創傷。
而且,很多父母在打罵完孩子之後非常內疚和難受——打罵和之後內疚所耗費的精氣神可比耐心的與孩子溝通費的氣力要大的多得多。
當你要跟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一下:發脾氣永遠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你的怒火會降低一半。
然後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讓即將爆發的火山得以冷卻冷卻,下面2個簡單的方法不妨嘗試下:
調整情緒的第一個技巧:腹式呼吸
調整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瑜伽、心理催眠等經常運用的一種呼吸方法。
這是一種萬能的情緒調節開關,二十次深呼吸足以把一個滿腔怒火的人調到冷靜的節奏。
人一平靜下來,很多不經大腦本能就出口的話,現在都有時間經過大腦,經過心靈,然後溫柔敦厚地流淌出來了。
腹式呼吸同時也是一種養生的方法,每天腹式呼吸十五分鐘,對健康也極其有益處。
要點如下:
一、呼吸要深長而緩慢。
二、用鼻吸氣用口呼氣。
三、一呼一吸掌握在十五秒鐘左右。
即深吸氣(鼓起肚子)三到五秒,屏息一秒,然後慢呼氣(回縮肚子)三到五秒,屏息一秒。
調整情緒的第二個技巧:積極暫停
積極暫停,就是當怒火一觸即發的時候,從現場離開,到一個自己覺得舒適放鬆的地方呆一會兒,然後再繼續解決問題。
你可以去書房、臥室,陽台……家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這個地方最好是一個專用的角落,布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好是雅致溫馨,賞心悅目,比如放置一些鬱鬱蔥蔥的植物、美麗的花朵,還可以用一些讓你身心愉悅的精油。
孩子的教育是個潤物細無聲的緩慢過程,有時候家長花了很大心力並沒有發現孩子變化,這時候不要著急上火,可以先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是否有需要改變成長的地方。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比對自己的要求嚴苛許多,當家長反過來嚴要求自己時,孩子的問題反而自己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