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乖是一種福氣,可是,等孩子長大後,很多人發現,這些所謂乖的孩子很不讓人省心。

孩子小時候太乖,有時並不是好事。

究竟怎樣看待孩子的乖呢?

「乖」,只是討好大人

孩子的乖,不是真實的自我,而是對奉承大人的一種表現,因為畏懼,喜歡大人,想討好大人,得到大人的讚賞和肯定而做的事情。

其實,這些行為和表現,也許並非是孩子真心想做的,只是為了得到大人的讚許而已。

也許,一旦失去了大人的肯定,這種行為並會戛然而止。

乖巧的孩子,一般都是家庭教養比較好,父母比較寵愛的孩子,他們一生下來,可以說父母就為他們繪好了人生藍圖,他們只消聽父母話即可。

乖巧聽話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就會難以適應,對於社會上有餑於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人,他們會非常難以理解,不會變通地去想問題,所以常常會產生痛苦心理。

正如前面幾位所說,這裡所謂的「乖」,是家長眼裡的乖。

也就是說,這樣的孩子,小時候表現出來的特質是聽話、懂事、不討人嫌。

對於家長來說,這種「乖」特別好,因為這樣帶起孩子來沒什麼煩惱,省心省力,周圍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但實際上,這樣的」乖「,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是不利的。

所以,尚處在對大人依附期的孩子們,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便漸漸學會了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努力做出「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於是,這些孩子的生活變成這個狀態: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而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放棄了表達自我的權利,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最深層。

但是,這個由來已久的壓抑,會在孩子們長大成人後生髮出很多的心理問題。

因為隨著身心的長大成熟,個體的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希望能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而且越是從小被壓抑得嚴重的人,這種「本我」的反抗和覺醒意識越強。

但實際上,「乖」小孩因為太會迎合他人,反而會丟失了自我。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們經常把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自己的情緒總被其他人的一言一行所左右,丟失了對自己情緒的掌握。

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不受我們控制,這就導致了這些人在成人之後,因為過於依賴他人的行為態度而不能在精神上獨立。

這樣說,是不是就能理解「乖」孩子的痛苦了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必看:「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氏金喇叭少兒口才與主持「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乖孩子更可怕?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悅媽推薦:以前我們總認為孩子「乖」是家長的福氣,因為聽話,因為不用父母操心,因為不用管太多事,「乖」孩子多數學習好,老師「請家長」,家長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有壓力。其實,這樣的情況家長往往掉以輕心...

你還在培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嗎?

「你怎麼一點都不乖!總是氣媽媽!」「你乖的話我就給你買玩具。」「你能不能乖一點,再這樣不乖,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相信所有家長都用「聽話」「乖」來形容過孩子。在孩子的漫長成長過程中,父母幾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