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爸媽?這個問題很尖銳,但值得面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兩件小事,你怎麼看?
想到在育兒路上,父母是否在「以自我為中心」,是因為兩件小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小學的校門口。
我等孩子放學,見到一位媽媽,對看起來才一二年級的孩子又掐又打,足有十多分鐘,邊打邊怒吼:「說,你為什麼上課不好好聽講?你為什麼上課老說話?」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句話,孩子又害怕又委屈又無言以對,看得人心疼不已。
第二件事,是關於孩子上興趣班的。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當孩子對正在上的興趣班失去興趣時,要允許孩子放棄,一位媽媽馬上問:「那要先確認孩子是不是一時想偷懶吧?」
我沒法回答她,因為我的回答會太犀利:為什麼不先考慮孩子的快樂,而是先預設孩子很可能會「偷懶」呢?
兩件小事,其實還有無數小事,都指向同一個問題:
在育兒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部分爸爸媽媽,過於關注孩子是否滿足父母的願望、是否配合父母的要求,而常常忽略,孩子的的感受是什麼?孩子的需求是什麼?
換句話說,當我們一味對孩子提要求時,就很可能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爸媽。
表現之一:只關心孩子的成就,不關心孩子的快樂
如果向父母們提問:「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嗎?」可能百分之百的父母都毫不遲疑地回答:「那還用說?!」
但現實的情形,恐怕沒有這麼樂觀。
當我們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而在周六周日早晨六點半種就把孩子從睡夢中叫起來時,孩子的快樂,其實是沒有所謂的良好作息習慣重要的;
當我們在孩子一天上了七八節課後,不管他累不累,又把他送去課後補習班時,孩子的快樂,其實是沒有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上」重要的;
當我們在孩子想放棄某個興趣項目的學習時,給他講「做事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的大道理,逼著他不情不願地堅持下去時,孩子的快樂,其實是沒有所謂的「堅持」「毅力」重要的。
當我們陪著孩子寫作業,為了一道你怎麼講他都不明白的作業題對他大吼大叫時,孩子的快樂,其實是沒有你自己的「我娃真聰明」的成就感重要的『
當我們批評孩子偏食、挑食,逼著他為了所謂的營養均衡吃他不愛吃的東西時,孩子的快樂,其實是沒有你對營養均衡的執念重要的。
總之,一涉及孩子的成就——學習、才藝、特長,甚至高個子、好皮膚、跑得快、跳得高,孩子的快樂,就得乖乖讓路。
我常常想,讓孩子每一天都開心快樂,這件事難嗎?恐怕真的很難。
因為「讓孩子快樂」這件事,對爸媽媽媽來說,並沒有自己說得那麼重要。
表現之二:只想改變孩子,不想改變自己
我每天都會和一些爸爸媽媽做各種話題的討論,由此發現了另一個現象:
說起自己育兒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困難時,不少爸爸媽媽想的都是「我該如何改變孩子」,而不是「我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幫到孩子」或者「我哪裡做得不夠好,才會遇到這樣的狀況?」
比如,一位媽媽問:「如何馴服愛發脾氣的小孩?」——沒錯,是「馴服」,這說法可怕吧?
可「馴服孩子」正是很多父母都在做的事。
用成人的力量去讓幼小的孩子服從,比承認自己在育兒的某些方面做得不當,或者缺乏辦法,要容易得多。
比自己去尋找更好的辦法,也要容易得多。
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父母的「自尊」。
社會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時,人們常常傾向於以打壓他人的方式,甚至言語或者行為暴力的方式來應對。
在孩子身上發現某些「問題」的時刻,正是父母自尊受損的時刻,這時候,把問題推到孩子身上,會讓人心理舒服得多。
這樣說可能比較讓人難以接受,但父母也是人,不是神,這樣的「自尊陰暗面」人人都有,只是有的父母能夠洞察自己,不遷怒於孩子,有的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無法接受自己的局限並尋求改變而已。
表現之三:「我都是為你好」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常被父母們掛在嘴邊,說得理直氣壯。
但可怕的是,這樣的「為你好」,常常是以讓孩子失去快樂、失去自由時間、失去自己選擇自己做主的權利、失去自己探索自己學習的機會……為代價的,有的時候,代價甚至是孩子的生命。
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把孩子逼到跳樓的父母,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的;為了幾分只差用手機充電線勒死孩子的媽媽,也是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的……只是這種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的「好」,實在是太讓人毛骨悚然。
既然是為了孩子好,你給他的,總得是他能接受的「好」、讓他感到愉悅的「好」、讓他能從中受益的「好」吧?用點同理心去想想,如果爸媽自己是孩子,你是不是願意接受這樣的「好」法?
讓我們走在孩子的身邊,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面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對爸爸媽媽都認為自己愛孩子,但很多爸媽卻孜孜不倦地和孩子「做對」?
想到「以自我為中心」,我忽然就明白了,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孩子滿足父母願望的程度,孩子配合父母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願望得到滿足的程度,父母配合孩子需求的程度,他們想做的是「家長」,而不是「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
家長,是站在孩子對面的。
父母,是陪在孩子身邊的。
同樣是爸爸媽媽,是陪在孩子身邊,還是站在孩子對面,對孩子來說,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從陪在身邊的父母那裡,孩子得到的是愛、是理解、是支持、是幫助;
從站在對面的家長那裡,孩子得到的是管教、是壓力、是拒絕、是對抗。
前者那麼做,是為了孩子;
後者那麼做,是為了自己。
這樣的檢討,可能有點尖銳,但我個人認為,「你是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爸媽?」這個問題,真的是值得每一對父母認真面對,因為它關係到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育兒成敗,更是孩子18歲之間全部生活的「幸福感」,我們不能為了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而失去一個快樂的、自在的、自由的孩子。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你的行為正在欺騙你的寶寶,你卻還在樂此不疲……
萌寶球球還不到3歲,是個淘氣又可愛的小傢伙。但是,有時任性起來卻一家人都沒有辦法。比如有時候不讓媽媽去上班,就會有各種耍賴,媽媽每每面對球球的這種「糾纏」總會說「別鬧了球球,媽媽回來給你帶好吃...
為什麼你養個孩子這麼累?
【導讀】很多家長和石榴老師討論最多的就是養孩子的問題,其中最集中的話題就是養孩子真的很累。我們常常羨慕西方國家孩子的獨立性很強,家長很輕鬆、很省心,可是怎麼一到自己身上帶孩子就變成了一件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