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錢沒錢真的影響孩子成長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貧窮,尤其是長時間的貧窮,對兒童和家庭成員的生理、認知和心理社會狀況都有害處。

貧窮家庭的兒童很可能比其他兒童出現更多的情緒或行為問題,而且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在校表現可能更糟。

貧窮帶來的傷害可能是間接的,它通過作用於父母的情緒狀態、教養行為以及家庭環境而產生的影響。

富裕家庭的兒童也可能會有風險,他們處於高成就的壓力下,並經常被忙碌的父母忽視,出現物質濫用、焦慮和抑鬱的幾率更高。

鄰里環境的構成會影響兒童的發展。

但是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從貧窮中崛起並獲得高成就的特例也告訴我們,即使處在驗證的風險因素下,也可能會有積極的發展。

重大危機的影響取決於兒童所處的發展階段。

如今,經濟壓力改變父母的生活,同時它也改變了兒童的生活。

貧困的家庭重新分配經濟角色。

父親由於失業而焦頭爛額,對家庭地位的喪失感到憤怒,有時會酗酒。

母親外出工作,並具有威信。

父母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多。

情緒沮喪的父母更容易打架、虐待或疏遠孩子。

反過來這些孩子易喪失自信,變得不受歡迎,並在學業上有困難。

或許十幾歲的青少年遭遇這樣的經歷,他們能利用自己的情緒、認知和經濟資源。

對於男孩而言,痛苦經驗的長期影響並不完全是消極的。

為了幫忙解決困難而參加工作的男孩比在家幫忙的女孩變得更加獨立自主,更容易逃離有壓力的家庭環境。

宋代一位學者,名字叫做家頤,是這樣說的:「人生至要無如教子」。

人生最重要的是培養好孩子,古人把教育孩子提高到這個高度。

我們現代父母更要把對老人的孝敬和對孩子的關心和引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把對自己的交往、娛樂放在其後。

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長,把這個次序弄顛倒了,很可惜,應當儘早覺醒。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擁有孩子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孩子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滿。

同時隨著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這個過程中,父母也跟著一同成長。

把孩子生下來,實際上就意味著生出一份責任、慈愛,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命運的某種改變和生活重心的重大轉移。

庭教育被比喻成「培根教育」。

父母是一個一生無法跳槽的職業,所以要把教育孩子當成我們最大的事業來做。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的任何幫助、關懷、成全,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幫助、關懷和成全。

著名勵志作家奧格•曼狄諾,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一切特點,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影子。

這充分說明家長對孩子的作用是多麼巨大和不可取代。

我們家長不研究、學習家庭教育,你就跟不上孩子的成長步伐。

孩子能否成才,關鍵是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

但是,社會好不好你是不能把握的,學校的老師好不好你也不一定能把握,唯獨對你自己是可以完全把握的,千萬不能把自己孩子這個寶壓在別人身上。

影響學生成長和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沒有養成「三好孩子」(身體好、性格好、習慣好),那麼,這個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差生」。

如果孩子在家庭里養成了壞身體、壞性格和壞習慣,那麼,無論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多麼能幹,他們很難改變孩子。

只要我們的家庭教育方法好,孩子無論碰到什麼樣的老師都不會有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重點於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生活中大部分都處於模仿狀態的,時時處處存在於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言談舉止都會被孩子記錄下來然後模仿出來,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