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用心陪伴孩子也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然生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父母,總希望為孩子披荊斬棘,幫他掃平成長路上的所有坎坷和波折,可是你知道嗎?孩子的人生路只能自己去走,你想要為他排除一切故障是不可能的,過度的寵愛會讓他迷失,削弱他自然生長的力量。

有時候,適度的放手才能擁抱更親密的愛,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加出色。

1

親戚中有一個遠房表姑,就是一個愛娃如命的典型。

因為表姑身體不太好,夫妻倆結婚將近十年,快到四十歲的時候才生下自己的孩子,所以寵溺得不像樣,讓小時候的我看到她家孩子就避猶不及,生怕被她家孩子纏上。

因為她家的孩子被寵溺得簡直就是遠近聞名的小霸王:

想要什麼就沒有得不到的,甚至晚一刻到他手裡都會坐在地上耍賴嚎啕大哭,誰也不敢不從他。

家裡的玩具堆得到處都是,往往一個剛到手的玩具沒玩幾天就丟在一邊;

總是在牆上拿畫筆到處亂塗鴉,爸爸一批評媽媽就心疼得不行,還得在他面前假裝打爸爸,然後拿糖果才能哄好他;

只因為最開始蹣跚學步時,摔了一跤砸到了額頭,媽媽他額頭上上的傷疤怎麼也不肯讓他再學了,只說著順其自然就好,因此已經快兩歲了還不太會走路;

三歲的時候,睡覺還要媽媽抱著到處走哄著才會睡著,不然就會嚎啕大哭,吵得全家沒個安寧;

……

更離譜的是,開始上小學了,去人家家裡做客,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直接將碗端到自己面前用手拿著吃,他坐過的地方必然是一團亂,湯水飯菜遍地,很容易引起同桌人的不適。

一次家庭聚會的時候,媽媽忙著在廚房做菜,麻煩別人幫忙照顧一下他,忘記把專屬的碗放到他面前,他就在餐桌上大發脾氣,嚎啕大哭著:

「媽媽為什麼不給我碗?是想餓死我嗎?」

最後甚至掙脫了大人的懷抱,爬到餐桌上,攪得一團糟。

總之我小時候最怕這孩子來我家,因為所到之處必將經歷一場浩劫。

記得曾經看過一項美國心理學家針對1500名兒童進行的長達30年的追蹤調查,對比了沒什麼成就和成就最大的那20%的人,卻發現其中最顯著的差異不是智力,而在於堅強毅力、獨立性、勇往直前等個性品質。

有句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從娃出生到三歲這段時間,是成長的黃金時期,幾乎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髮展。

然而生活中卻有太多的父母,沉浸在自己用「愛」給娃搭建出來的城堡里,不肯放手,卻忽視了太過緊密的愛,不僅會悶得雙方喘不過氣來,更會讓寶寶缺乏獨立和自由的生長空間。

其實,與其包辦一切、亦步亦趨,倒不如相信自家寶寶的優秀,敢於放開他的小手,讓他靠著自己的力量獨立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2

提到適度放手,不由得想起了被廣大網友譽為「帶娃的教科書」的胡可。

為了鍛鍊兒子安吉的獨立能力,在安吉三四歲的時候,胡可還經常會帶著他去參加戶外活動:比如遠足、爬山、露營等等。

出發之前還會反覆叮囑:沿途會非常好玩,但每個人都不能讓媽媽抱,要堅持自己走完全程。

結果年紀小小的他真的和媽媽一起走完了全程,甚至還在媽媽說「扶你一下」的時候說「就一小下,待會我還是自己走。

胡可大膽地放手讓娃去探索這個世界,才讓他從小養成了獨立的人格,甚至會主動做家務,即使做得不算太好,胡可仍然會誇讚他。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培養出了獨立懂事、男友力滿滿的東北宋仲基安吉同學,並回報給了她那份最溫柔而堅定的愛的力量。

3

每個寶寶都是專屬於自己的獨立個體。

身為父母,我們所需要做的,從來都不是代替孩子承受一切,而是適當地放開手讓他去探索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茁壯地成長起來,堅強的面對成長的風風雨雨,成為有自己獨特性格魅力的個體,而不是一顆永遠依賴著大樹的樹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乾貨|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你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發現過這樣的問題: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時,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還不會用筷子吃飯,在幼兒園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等。而當你發現這些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做的是什麼呢?是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