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6招,給予孩子安全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別是一歲之內的時候,這時安全感的建立是從父母特別是母親那裡獲得的。

因此,父母的影響特別重要,父母們需要在孩子的幼年小心地呵護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怎樣的父母會讓孩子沒安全感呢?

假如把危險歸類,可以認為孩子受到的傷害可能來自身心兩方面。

也就是說,故意損害孩子身體健康的父母,故意損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都會直接給孩子帶來傷害。

還有無法滿足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感到壞境的不確定和難以控制,缺乏安全感。

在生理方面,父母的不當行為可能有

打孩子,把孩子趕出家門或者鎖在外面,遺棄或者弄丟孩子並導致ta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孩子餓了沒吃的、渴了沒喝的,給孩子吃壞東西,給孩子吃錯藥,給孩子穿太熱或者穿太少,孩子生病了不管ta,家裡窗戶破了、屋頂漏了、小強泛濫、馬桶堵了、停電等設施問題不去管,以及其它一切讓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身體健康受到損害的行為。

當然,在這方面大多數父母只是偶爾打打孩子,其餘問題不大。

更多的父母是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問題主要出在不能和孩子建立和維持有安全感的親子關係

打罵孩子、冷暴力這樣直接損害親子關係的行為,過早讓孩子獨自睡覺、過早讓孩子自己玩、不辭而別、把孩子寄養、離婚又不和孩子說明白等等讓孩子擔心自己會被拋棄的行為,甚至真的說「我不要你了」;忽視孩子、在孩子表達感受時直接否定ta等等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重要的行為,挑剔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跟別人比較、變味地誇獎孩子等等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勁的行為;包辦家裡的所有事務,過於追求完美,而不讓孩子有機會插手,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的行為;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邊吵邊提孩子的名字,讓孩子以為自己導致了父母爭吵而感到內疚的行為。

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情緒多變,讓孩子受到驚嚇,甚至拿孩子出氣,或者向孩子求援,把沒安全感的症狀傳染給孩子的行為,以及其它一切讓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心理健康受到損害的行為。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呢?除了滿足孩子基本生的理需求之外,還有以下幾件事情需要做到:

1、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尤其要重視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不批評、責備、懲罰孩子,而是欣賞、鼓勵、支持孩子。

3、不威脅孩子(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4、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的個性。

5、給孩子樹立恰當的規則。

6. 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行為方面以身作則。

父母相信自己、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

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

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