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感冒,咳嗽和流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而做出的一種機體防禦反射動作。

也就是說,咳嗽是寶寶的一種保護性生理現象。

但是如果咳得過於劇烈,影響了飲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護意義。

因此對於咳嗽,一定要鑑別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再對症處理。

孕婦如何預防甲型H1N1

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妊娠女性中因呼吸系統疾病而需住院和就診的比例分別為和25%。

在流感季節,妊娠末3個月女性需住院就診者較未妊娠女性多5倍。

所以,孕婦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季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遠離可疑人群看到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時,應儘量遠離他們。

如果在電梯或公共汽車上遇到這種情況,可馬上轉過身去,因為眼睛和鼻子最易被飛沫傳染。

二是少去密閉、通氣不暢的場所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空氣中病毒的密度大。

孕婦應少去商場、電影院、醫院等場所。

從醫院回家後馬上洗臉、洗手、洗鼻腔,並要更換外衣。

三是不要揉鼻子揉鼻子可破壞鼻黏膜,還會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進鼻子。

總之,孕婦一定要注意預防流感,合理營養,增強體質,天氣有冷暖變化時,注意保暖。

在流感多發季節,建議孕婦避免接觸流感患者和疑似患者,少去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減少旅行出差的次數,這些都是避免感染流感等傳染病的有效方法。

哪些人群更易「惹」上甲型H1N1流感呢 老人、小孩、孕婦、患季節性流感的人,以及正在進行激素治療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對這部分人來說,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病情會更嚴重,病死率會更高。

小兒感冒的症狀與治療

如何知道寶寶得的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

通常情況下,流感的病症比普通感冒要嚴重一些。

以下為兩種感冒的不同症狀

症狀 普通感冒 流感
病的發作速度 快、突然
體溫 不發燒,或發燒不嚴重 發高燒
體力 不太嚴重 非常無力,渾身酸痛
咳嗽 不咳嗽,或輕微、有痰 乾咳
喉嚨 癢、痛 一般
頭部 不頭痛或較輕 頭痛較重
食慾 正常 沒有食慾
肌肉 正常 酸痛
冷顫 不打冷顫或偶而 打冷顫

寶寶感冒後有哪些表現?

寶寶被感染後,大多表現為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

有些小嬰兒因鼻子不通氣而張嘴呼吸,或者陣陣煩躁、哭鬧,大一些的寶寶會訴說咽部疼痛。

患兒常伴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個別寶寶還會因發熱而引起抽風,或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一般來講,如果治療及時並護理得當,3~5天即可痊癒。

感冒康復後的反覆咳嗽如何應對

兒童感冒後的反反覆復咳嗽,久治不愈的,其實大多數是過敏性咳嗽。

如果孩子的咳嗽是陣發性的乾咳、用抗生素無效,伴有咽喉癢、不伴發熱,怕冷空氣怕煙霧,夜間加重,那你孩子就可能是過敏性咳嗽,也叫咳嗽變異性哮喘或者過敏性支氣管炎。

如果還伴有搓鼻子、揉眼睛、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那你孩子就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過敏性咳嗽,也叫過敏性鼻-支氣管炎。

哪些疾病容易與感冒症狀難以區分

下面幾種類似感冒的疾病,父母要更加注意:

(1)麻疹在發病的頭1至2天有發熱,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狀,伴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發紅、怕光。

第3天起先在口內粘膜上出現麻疹斑,其後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先出現在耳後皮膚,繼之出現於頭部、面部、軀幹、四肢。

隨出疹增多,發熱也加重。

(2)風疹在發病的頭24小時,可有輕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等,1至2天後皮膚出現淺紅色丘疹,先從面部開始出現,在發病1至2天內遍布全身,並在2至3天後皮疹消退不留痕跡。

出疹時有耳後淋巴結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3)水痘起病時有微熱,全身不適,2天後在軀幹和頭面部皮膚上出現紅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較多。

丘疹出現1至2天後變成水皰,呈橢圓形,大小不等,皰內含透明液體,有癢感,5天左右泡疹干縮結痂,3周後痂皮脫落,不留疤痕。

(4)猩紅熱起病急,發熱高,發熱3天後,先在頭部、胸上部皮膚上出現呈猩紅色的皮疹,然後擴展蔓延至全身。

皮疹針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雞皮一樣,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

伴隨出疹時有咽痛、扁桃體紅腫,口唇周圍蒼白,舌面呈楊梅狀。

(5)百日咳發病時有感冒樣的鼻塞、流涕、乾咳、低熱等,但咳嗽越來越重,呈陣發性和痙攣性咳嗽,咳得很費勁,面紅耳赤,咳嗽終末出現似雞叫的吸氣回聲,接著又出現一陣相同的 咳嗽,反覆如此出現,一般持續2至6周。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本病簡稱「流腦」。

起病時有發熱、鼻塞及輕微咳嗽,很快轉為寒顫高熱,劇烈頭痛,有噴射性嘔吐,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現抽搐。

多數人的皮膚上出現瘀點或瘀斑,嬰幼兒出現前額膨出,頭部強直等腦膜炎症狀。

(7)其他還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症狀開始,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結核等。

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現,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密切注意觀察,及時去看醫生,以免耽誤治療。

淋巴結是人體的「防禦屏障」,擔負著阻擋細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細菌擴散到全身。

寶寶生病時穿多少衣服合適?

常常發生這種情況:當媽媽感覺寶寶的手有些涼時,就趕快給寶寶加衣服,往往外面氣溫才10攝氏度,寶寶已經穿了三件毛衣,一件小夾襖,外面還有件厚厚的棉外套。

穿太多衣服,本來喜歡活動的孩子,也不想動了。

一來行動不便,二來一動就出汗,厚厚的衣服又不能散熱,還得自己將汗濕的衣服捂干,如果不小心吹著風,寶寶很容易受涼感冒。

所以多穿衣服不僅不能預防感冒,往往會適得其反。

判斷寶寶衣服穿多了還是少了,不能以寶寶手腳的冷熱來決定,這是因為寶寶手腳的血液比其他臟器相對較少,在冬天很容易發冷,而在活動後,又很快可以使手腳溫暖。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寶寶自由活動10分鐘,如果寶寶面色紅潤,貼身衣服是溫熱的,說明衣服正好;如果寶寶面唇色紅,貼身衣服有些濕,說明衣服多了,應逐漸減少;如果面色不紅潤,貼身衣服是乾涼的,則說明衣服太少,應適當增加。

感冒會引起孩子的哪些併發症?

如果只是感冒倒無大礙,怕就怕因感冒引發其它疾病,如:

1、心肌炎。

有很多病毒感染可以引發心肌炎,一開始感染往往呈現出感冒症狀,然後可能會侵害心肌,引發心肌炎。

2、肺炎。

在患感冒的小兒中,特別是早產兒、低體重兒或有先天性心臟病、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患兒,由於體弱,若不積極治療,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往往使病情危及生命或遷延不愈。

3、腎炎。

病毒性感冒不僅可以繼發上呼吸道感染,如鏈球菌感染,引起扁桃體炎,2~4周後可以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尤其是兒童可突然出現水腫、血尿和蛋白尿,病情嚴重者可以發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

感冒馬上用抗生素可以嗎?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

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

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寶寶反覆感冒怎麼辦?

感冒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疾病,有的寶寶一年可以反覆感冒多次。

這是因為寶寶臟腑嬌嫩,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抗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調。

加之小兒活潑好動,經常玩耍得滿頭大汗,一旦安靜下來,就很容易受涼感冒。

一般來講,感冒經過治療大多可以很快治癒。

但如果寶寶體質較差,染病較重或治療不及時,就可能並發為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它們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嚴重時可以危及生命。

什麼程度的感冒需要給寶寶打點滴?

很多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

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

專家提醒,實際上,大部分感冒發燒根本用不著輸液就能恢復。

患者如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只為了好得快點,就要求醫生頻繁打吊針,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加重肺部負擔。

常打吊針易患「輸液病」,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幾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

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針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

姜希林指出,「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

因為輸液的藥量相對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藥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藥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藥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

打流感疫苗 防患於未然

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的流感季節前。

因為,一般流感疫苗注射後需要7-15天才能在體內產生抗體,若是在剛接種後感染了流感病毒,由於身體內的抗體還不足以抵抗,還是有可能患流感的,所以,打流感疫苗,一定要防患於未然,搶在流感到來前半個月的時候進行接種。

我國北方地區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間為10-12月份,南方地區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

接種疫苗不會產生依賴性

有的家長擔心給孩子注射流感疫苗不但不可以防病,反而可能對身體不利。

對此,北京東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黃輝指出,國外對流感疫苗的考察和評定表明,兒童和學生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對智力和身體發育產生不好的影響,他們也不會因為年年接種而產生對疫苗的依賴。

一般來說,大齡兒童、學生和成年人一樣,可以接種0.5毫升標準劑量,進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接種一次便可。

6個月到三歲的嬰幼兒需要接種兩次,每次接種0.25毫升標準劑量,兩次相隔一個月。

部分人群不宜接種流感疫苗

專家同時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有過敏史(尤其是對雞蛋過敏)、癲癇等腦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即接種疫苗後體內不能產生免疫力)等,就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如果孩子正患有 濕疹、疥瘡、發燒等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患有急性傳染病等,暫時也不能接種流感疫苗,要一直等到恢復健康後才能接種。

分兩次注射的3歲以下的兒童,如果第二次預約注射的時候正在生病,就要推遲注射,如果病程較長就不要注射第二針,先以治病為主。

另外,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

大多孕婦因為擔心影響胎兒健康而儘量遠離藥物,甚至打疫苗防病也能免則免。

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婁曉君副主任醫師指出,孕婦也可以打疫苗,流感疫苗對胎兒不會有不良影響,而且可以避免流感給母嬰帶來更多的傷害。

不過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因為胎兒情況還不穩定,為避免打疫苗可能帶來的發熱等不良反應對胎兒不好,最好不要打流感疫苗;懷孕3個月後的孕婦打疫苗是沒問題的,但最好選擇滅活疫苗。

接種疫苗後低燒屬正常

一般來說,在接種疫苗前不需要做什麼準備。

如果是給孩子接種,讓孩子休息好就行了,也可以先給孩子洗個澡。

接種疫苗之後要注意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不要碰水。

接種一天之內注意觀察孩子情況,一般情況下少數孩子會有稍許不適,比如接種部位發紅、有痛感等,少數孩子還可能會低燒,這些情況都屬正常,24小時之後會自然消失。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發燒等現象,要就近帶孩子到醫院就醫。

因為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 病毒某一種分型而採取的預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機體產生針對這一分型病毒的抗體。

這種特殊抗體對普通細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無任何抵抗作用的。

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應採取一些必要的預防措施來減少感冒發生。

如:冬春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應根據天氣適時為兒童和學生增減衣服;室內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相差不要太大,室內溫度以18℃左右為宜,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流感高發時期儘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以免交叉感染;家中有感冒的病人儘量與兒童和學生少接觸;還應儘量給孩子多飲水,讓孩子多曬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鍛鍊身體,冷天也要勤晾曬被褥等來預防流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