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到12歲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如何選擇圈養和放養?父母要長點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父母都不想錯過,特別是對於未來的教養問題,不過對於現在的育兒,很多父母也很矛盾,明知那樣不可行,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因為孩子的情緒變化,而放棄了自己的初心,因此一堆的問題兒童就來啦,6歲到12歲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行為習慣是一個階段,直接會影響到未來的路,父母們,一起來看看一個事例,交流一下大家的想法?
「放養」和「圈養」究竟孰優孰劣?當然是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不能極端。
適當的放養,符合孩子的天性,也能夠讓孩子快樂無憂地自然成長,有助於培養孩子開朗、健康的個性。
然而適當的規範約束、適合孩子特點的早期教育,對於孩子今後順利升入小學,迎接長達十幾年的學生時代也是非常必要的。
您的孩子是「圈養」還是「放養」?
有很多家長爭先恐後地把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圈養」起來,而迥然不同的另外一種做法就是「放養「。
相對「圈養」,「放養」似乎是一種更時尚、更科學的培養模式,因為走來越多的家長們會發出「孩子太累了」的心聲。
這個時期的孩子,應該根據自然天性發展,不必苛責他一定要學會什麼,而是盡情地玩耍,度過一個快樂合童年。
我有個朋友是國內某權威育兒雜誌社的主編,也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就是「放養」策略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個來自內蒙古的典型的硬漢,從小在草原上長大,也因此養成豪爽果斷的性格,為人堅定,做事執著,在他心裡,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在事業和生活中,他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有一個兒子叫小俊,很早的時候我就問過他:「作為育兒雜誌的主編,有如此豐富的育兒經驗和時尚的育兒理念,你會如何教育你的兒子呢?」
他告訴我兩個字:「放養。
」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把這個詞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看到我詫異的神情,他笑了,點燃手中的菸斗狠狠嘬了一口,推開窗子向 外望去。
他說他從小長在草原上,馬背就是他的家。
在草原上,男孩子的成長總會伴隨著摔跤與各種各樣的危險,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被扔在馬背上,從馬背上摔下來,有時會跌入厚厚的草叢,有時會重重地摔在土坡上。
摔的次數多了,就掌握了技巧,知道摔下去的那一刻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姿勢才不會受傷。
慢饅地,他的騎術也練了出來,身體越來越強壯,還掌握了很多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本領,比如要去幾十里外的地方上學,晚上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如何辨別方向,如何躲避兇猛動物的襲擊……最終安全到家。
即使這樣,也還是會獨自面對很多危險。
他指著自己的額頭說:「你看這兒有一塊傷疤,就是狼抓的,那天如果我爸爸媽媽晚來一步我就被狼吃了。
那是因為放學之後我去同學家偷喝馬奶酒,醉倒在路上,一直睡到夜裡。
我爸媽和附近的鄉親來回找了兩遍,都沒找到我,因為我當時躺在一米來高的草叢裡。
人是看不到的,但狼能覓到。
」
「真危險。
不過你的爸爸媽媽似乎對你太疏忽了!」我忍不住皺眉,在我的觀念中,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生了孩子就要好好帶,要給他提供安全、舒服、健康的環境,不能出任何差錯。
他笑了,「最後還是我爸和我媽把我從狼口裡奪下來的。
你知道嗎?我爸跟狼搏鬥,我媽以身餵狼,後來我爸將狼引到一個雪窟窿里,最後集合眾人之力才生擒了那隻狼。
那一幕我永遠不會忘記,從此以後,我知道在草原上應該怎樣去做一個男人,又該怎樣用力量和智慧去對付一頭狼。
」
是的,愛孩子並不是把他永遠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藏於溫室之中。
因為孩子遲早有一天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未來的路。
「可是你看!」他指著窗外的車水馬龍、高樓林立,頗有些無奈地說,「在這鋼筋混凝土建構起來的城市裡,我上哪裡找草原、找駿馬,讓我的兒子體味這一切呢?所以,我只有放養,讓孩子自由發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給他限制,也不灌輸他知識,一切順其自然。
「自然最好,開心就好。
」這其實也是越來越多年輕父母的口頭禪,也許這樣才是真正地對孩子好吧。
好多年以後,在一次春節聚會上,我又遇到了這位老朋友。
再次聊起孩子 的現狀,驕傲的父親神情有些無奈,原來兒子上了小學以後,他常常被老師請去談話。
首先,孩子的規則意識很差。
上課的時候,突然就大聲地嘆氣,旁若無人地說:「沒勁。
」老師當場愕然,立即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授課內容不吸引孩子。
接下來沒過幾分鐘,孩子又突然從椅子上站起身推門出去,老師叫他,他回答:「我累了,我想回家睡覺。
」
老師說現在不能回家,他便躺在地上不起來了。
而且,幾乎沒有小朋友和他玩。
因為他的表現太古怪了,別的小朋友也許會在書包放幾張小貼畫、小布偶,帶到學校玩,或者塞些平時愛吃的零食,可是他竟然會帶蜥蜴和蛇來學校。
而且他說,這是他的寵物和好朋友。
這個我絕對相信,因為有一次我本來要搭他爸爸的車去辦事,結果車裡放了一條蟒蛇,差點兒沒把我嚇死。
記得當時他爸爸還笑著說,這是孩子點名要的禮物。
還說男孩子就是應該什麼都不怕,才算是有膽識。
嚇得我落荒而逃, 還做了好幾天噩夢。
「這些還是次要的,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樣?」我問,因為在我看來,很多隨性的男孩,雖然經常會做些在成人眼中「出格」的事情,但是學習成績往往都是出類拔萃的。
「不行。
不是跟得上、跟不上的問題,他現在非常排斥學習。
」
我想很多孩子在入學前都或多或少學習了一些拼音、數字,而他的孩子在學前階段什麼都沒有接觸過,一上學,突然面對大量的新知識,他有點兒手足無措,自然會排斥,不願意學習。
在學校里他也會覺得處處受限制,與過去的「放養」相比,現在的學校生活就是「圈養」,孩子感覺非常不適應,情緒很不好,自然也沒多少心思學習。
我原以為男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沒想到現在他卻成了老師眼裡的『壞孩子』。
」原本驕傲的父親臉上滿是無奈和懊悔。
看來,小俊爸爸的「放養」策略至少從現階段看是失敗的。
「放養」和「圈養」究竟孰優孰劣?當然是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不能極端。
適當的放養,符合孩子的天性,也能夠讓孩子快樂無憂地自然成長,有助於培養孩子開朗、健康的個性。
然而適當的規範約束、適合孩子特點的早期教育,對於孩子今後順利升入小學,迎接長達十幾年的學生時代也是非常必要的。
「順應天性」、「任其自由發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家長要考慮孩子將要面臨的成長環境。
孩子不是獨立存在於社會之外的個體,從幼兒園、小學直至中學、大學,在人口基數如此大的國內教育環境下,競爭與從眾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孤立地看,我們不提前讓孩子學英語、學拼音、學算術,沒有任何問題。
然而上了小學,一個班四十個孩子中,三十八個都學過了。
設想一下,老師將如何把握進度呢?沒有學過的小朋友與學過的小朋友在同一平台競技,本身就有失公允,但這是現實,是孩子要真切面對的。
當孩子還不能做出選擇的時候,家長們要慎重地幫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幫孩子從小建構起應對將來各種挑戰的能力.不僅僅是認多少字,背了多少唐詩,會10以內的加減法。
早期教育要強調個性,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量身定做,以培養能力為主。
我真切地希望所有的家長給孩子送去的都是「漁」,而不是「魚」。
家長們,看完這些,你是有何感想呢?平時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我想你現在也是有些凌亂,可以留言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