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經常「要抱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閨女剛滿1歲的時候,每次一哭都會來找我,然後邊對著我哭,一邊要抱抱。
我抱著她,撫摸他的脊背,或者用玩具轉移注意力,非常神奇,她立馬就開心笑了,完全忘記剛才為什麼要哭。
後來呀,這小傢伙越長越大,磕磕絆絆也遇到不少,每次一哭也都到我這裡來,但這次,任何玩具都制止不了她的哭聲,反而哭得更起勁,只有輕輕的抱著她,哭聲才慢慢消失……
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爸媽的抱抱,甚至一抱就能立馬停止哭鬧呢?背後的原因挺殘酷的!
01孩子要抱抱,是為了他們的生存
早在19世紀末,因為一個育兒觀念的問題發生過一場大災難。
那時,在美國人的眼裡,覺得小寶寶是神聖又弱小的天使,所以在孩子3歲前,除了媽媽哺乳外,不允許他人觸碰寶寶,更別說抱抱孩子了,避免傷害到孩子。
但這種結果反而導致大量的小寶寶離開人世,人們也一直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直到20世紀初,研究人員才發現,這些小寶寶離開的原因——主要是長期缺乏抱抱導致的。
因為人在抱抱的時候,身體會釋放一種激素——內啡肽,這種激素能使人平靜下來,並會伴隨一定幸福感。
對那些長期缺乏抱抱的小寶寶來說,早期跟親人的肌膚互動夠少了,心理的安全感一直沒被填滿,各種生存的不安不斷折磨他們,最後久「病」成患,不得而治。
02孩子要抱抱,是為了尋找溫暖被愛的感覺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實驗: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單獨隔離開來,然後讓「兩個不同的媽媽」陪它,其中一個是絨布的,身上沒有奶瓶;另一個是鐵絲做的,身上掛有奶瓶。
你猜小猴子會更喜歡哪個媽媽?
讓研究人員驚奇的是,小猴子一天都跟絨布做的媽媽呆一起,只有自己獨自餓時,才跑到鐵絲媽媽身邊吃幾口奶,吃完又跑回絨布媽媽懷裡。
這個實驗說明了,對小寶寶來說,他們最喜歡能給自己帶來溫暖的媽媽。
而這種媽媽,往往是有「溫度」的,比如經常摸他、抱他,給他們溫暖愛的感覺,填充了寶寶心中的安全感。
03孩子要抱抱,是為了從你獲得力量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不管孩子哭了、笑了還是怎樣了,美國媽媽會第一時間給孩子個大大的擁抱。
除了文化上的習慣外,其實是孩子一直從爸媽那裡尋找力量。
特別是安全感不足的小寶寶,自己做的每個動作、每件事情,都喜歡能獲得爸媽的鼓勵——特別是身體上的鼓勵,讓他們更有力量繼續去做。
當孩子逐漸長大,安全感從向外求到向內後,要抱抱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了,因為他們獲取力量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這時候,哪怕你主動給他一個大擁抱,可能也會糟糕拒絕。
真是應證了那句話:還沒好好抱抱你,你就長大了!
寶寶頻繁求「抱抱」是無理取鬧?真相你肯定沒想到……
前兩天,閨蜜梅子發了一條朋友圈說:「「真是煩死了, 每次一出來就要抱,孩子一步都不肯走。出來半天,哭了半天,快累成殘廢了!下次再也不想帶你出來玩了,熊孩子!」」Ms.懂我瞬間就想到了二寶,一出門...
為什麼孩子明明會走路,還經常「要抱抱」?原因很殘酷
[請花一秒,點擊上方「關注」,也許有驚喜喲!]兒子1歲多的時候,已經能夠自己很好的走路了。但還總是找我「要抱抱」。尤其是帶他出門,得全程抱著他,死活都不願意下地走。原來我覺得孩子年紀小,可以遷就...
還沒好好抱抱你,你就長大了!孩子要抱抱的背後原因很殘酷!
小強三歲多了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他長得比同齡孩子大,但性格卻柔柔弱弱的,還總喜歡讓媽媽抱著。這可把媽媽累壞了。有一次他們帶小強去遠地旅遊,小強爸媽都非常疲憊,可是小強整個旅行期間,都黏在爸爸...